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金钥匙之一,声乐教育在培养人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艺术都不能取代的,声乐不只是愉悦,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关键词:声乐教育 创造思维 右脑
创造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①它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金钥匙,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因此作为开启人类智慧金钥匙之一的音符与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创造思维是分不开的。19世纪著名音乐家瓦格纳曾说:“音乐的最久远、最真正、最美满的机关,就是人们的歌声,音乐有了人的歌声,然后才得以永久地存在。”声乐艺术犹如一颗古老的参天大树,花果丰硕,一直在乐坛上独树一帜。《孟子·告子》记载:春秋战国时:“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又有:韩娥歌声“绕梁三日”,秦青声音“响遏行云”。②这足以说明声乐艺术源远流长,隽永深邃。公元前三世纪,荀子在《乐记》中也曾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③因此作为“音乐的最久远、最真正、最美满的机关——人的歌声”,对人类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的。
曾经有人说过:“今天看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是看你能否使用电脑,明天看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是看你是否能用右脑。”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也说:“只有当大脑右半球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有创造力。”④右脑为什么会具有如此神威呢?美国学者斯佩里等人以人脑两半球进行研究发现:正常人的大脑左半球长于语言、逻辑、分析、数学等,抽象能力较强,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是处理语言、阅读、书写、运算的“语言脑”;右半球长于音乐、颜色、想象、空间位置,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能力较强,是主管音乐、情感的“音乐脑”。因此只有人们的左右脑协同工作时,人类智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的左脑由于在上学时从小学到大学开设很多课程,已得到相应部分的开发,虽然这些知识的获得也是在每天老师的讲解下以“逻辑”方式灌输的,但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能力的开发和锻炼,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形象思维的补充。形象思维是创造思维的突破口,而音乐思维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形象思维要靠“音乐脑”即右脑的开发获得,右脑的开发是需要音乐的声波、节奏的训练,双手协调运动才能获得的。现在医学也在研究音乐与生命的关系,发现给痴呆儿童多唱些优美的儿歌,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儿童的脸上会出现从未有过的眼泪和欢笑,这是因为优美的歌声能调节右脑,引起神经细胞运动。但由于我国学生大多从上小学、初中、高中,音乐课根本得不到重视,小学时还唱唱歌,到了初三、高三音乐课干脆就被数、理、化、英等主课占去,音乐课成了“小三门”之一,因此很多人的右脑几乎得不到开发,当今世界记忆大师张杰认为,普通人穷其一生,其大脑最多使用百分之一二,这样左右脑不能协调工作,也就是逻辑与形象在很多人身上是不能统一的,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需要学习音乐,开发“音乐脑”,使左脑与右脑配合使用的熟练程度和速度无限提升。也就是说,能否运用右脑,将决定一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