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艺术学的重要关键词:传统性与现代性

2014-09-06 01:02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浅谈艺术学的重要关键词:传统性与现代性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 传统性和现代性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中国艺术学

摘要: 传统性和现代性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中国艺术学的两个关键词,在艺术中它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话语,一是反传统的现代性话语,二是不反传统的现代性话语,后者又包括两种言说,一种是不是要把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现代性以来的历史对立起来,而是结合起来,不是与中国古代悠长的历史对立起来,而是结合起来,一种是现代性要坚持民族传统。这三种话语在后来都有了新的演化。

关键词: 艺术学 传统性 现代性 三种话语

  
  一,现代性与传统性话语的中国语境
  
  中国艺术学改革开放30年,有两组词一直贯穿其中,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艺术学的面貌,也影响了中国艺术学的理论思考。这两组词就是: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化与全球化。具体来说,传统性与现代性从改革开放始到整个80年代占了主导地位,9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化与本土化成为核心关键词,而且把传统性与现代性纳入自己的话语系统中来,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新解。这样,传统性和现代性、本土化与全球化,又构成了一种历史递进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了这两组词,就能更清楚地理解中国艺术学30年的演进。这两组词不但是中国史的关键词,也是世界史的关键词,因此,从这两组词,又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学30年的演进,与世界史的演进的紧密关联。
  现代性理论模式本是在以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为代表的世界两大阵营对立中提出来的一个理论模式。这一理论模式有一整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指标,其中最基本的指标(即衡量一个社会是否由传统进入到现代的基本指标),是经济(生产力)指标。这一点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性质的理论。而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中国没有达到现代(所以需要经过巨大的努力去实现现代化),从而处于前现代之中。而前现代在现代性理论模式里作为一个总的概念,它包括了中国古代和中国现代。按照现代性的理论模式,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传统的因素越来越少,而现代的因素日益增多的一个虽然很复杂但却可以从逻辑上进行清晰把握的过程。而中国现代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还没有实现现代化,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传统的因素还极大地存在于现代中国里面。因此与古代中国一道处于前现代的现代中国中的传统因素是需要被否定的。只有清楚现代与传统二者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才能让人们看清传统的面目,特别是看清以现代的面貌呈现出来的阻碍现代化的传统。今后回头看去,可以知道这首先是把现代性理论看成是一个具有世界普适性的模式,然后把这一模式直接运用到中国的一种简单演释,这一演释构成了80年代的启蒙思潮。而中国政治领导层的目标是,第一,接受现代性的经济指标(生产力标准),将之作为中国社会在世界进化图式中的性质定位(从世界普遍定位来说,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属于发展中国家,从社会主义的定位来说,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两种定义表明中国处于与世界的互动之中的一种哲学智慧),第二,力图将经济指标(生产力标准)结合在一个政治稳定的结构之中,形成的理论表述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或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理论表述中,一方面,中国现代化的特色是社会主义,另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是现代化。当中国走出文革之初,一方面,中国正走向改革放开,走向解放思想,另方面,现代性的理论模式进入中国,整个中国以四个现代化为旗帜,以现代化的理论重新凝聚民族的精神、热情、信心、活力,形成一个关于现代化的理论共识的时候,不同的现代化的理论需要进行讨论、对话、磨合。由于现代性理论的西方来源和接受现代性理论的中国基础,关于现代化的争论或者对话,不从其表达形式而从其实质内容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观念上只坚持或只习惯原样社会主义(苏式社会主义或共和国前期社会主义)的人对原样的现代化(即西方的现代化)不是反对就是反感的,甚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路线也反感,这被主流理论界称为“极左”;另方面,只坚持或只接受原样现代化(即西方现代化)人,对原样社会主义(苏式社会主义或共和国前期的社会主义)不是反对就是反感,甚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路线也反感,这被主流理论界称为“极右”。不管是主流的、极左的、极右的,都一方面在一个共同的现代性的话语框架之中取得共识,另方面在这一共识中又有极大的分歧。而中国现代性自1840年以来是被战争带着上路的,中华民族的现代崛起一直都是以斗争性的方式进行的。百年来的斗争性传统在改革开放之初仍然在按自身的内在惯性发挥作用,因此,80年代的现代性话语争论也是以一种斗争性的激情展开的。自20世纪初期以来,文艺就被看成是一种观念的表达,是斗争的工具,改革开放之初,虽然整个的语境已经变了,但把文艺作为一种社会反映的观念,作为一种推动社会前进的工具,成为思想启蒙的工具,这一思维定式,还是没有改变。因此现代性理论模式中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就以一种斗争性的方式出现。与传统的对立是现代性理论自身就本有的,中国在接受现代性理论时,同时接受了现代性对传统的对立。在五四时期的思想启蒙中是如此,在80年代的思想启蒙中也是如此。

上一篇:秦声秦韵歌盛世 群芳争艳竞风流——第二届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