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记者招待会的记者形象塑造(2)

2014-09-29 01:13
导读:2、记者形象能扩展媒体组织形象。 记者形象不但可以有效地传播组织形象,而且还可以扩展组织形象。前提是记者形象必须在公众面前能非常优秀地展现

  2、记者形象能扩展媒体组织形象。
  记者形象不但可以有效地传播组织形象,而且还可以扩展组织形象。前提是记者形象必须在公众面前能非常优秀地展现出来。公众往往对最近发生的对感官刺激强度最大的事物留有崭新的印象。良好的记者形象可以给在场的和间接接触到会场画面的公众留下美好印象,公众进而会以此联想到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整体形象也是良好的。1998年朱镕基亲点吴小莉,让全国人民认识了吴小莉,她的从容、自信与美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吴小莉一炮而红,凤凰卫视也借此迅速地进入了广大公众眼中。
  
  三、记者招待会记者形象及内涵
  
  (一)外在形象
  人被认识首先从视觉上开始,人的外在形象是他人接触到个体的第一感知。在记者招待会上。首先被他人认知的就是外表形象,即记者的衣帽服饰和仪容仪表。这是他人跟记者尚未进行言语交流时候首先得到的形象信息。因此,记者首先在服饰上要穿着得体,正规的场合必须穿戴整齐。在规格比较高的记者招待会上,如两会期间召开的记者招待会、国家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记者招待会、各省市政府机关等召开的记者招待会,记者还应该穿着正装。在一些规格不高的记者招待会,记者可以不着正装,但是切忌不可以穿短裤、拖鞋到达会场。
  人被认识不单从视觉上进行感知,也从听觉上进行感知。因为人与人之间离不开言语的交流。这种言语交流包括说者和听者的实际互动,也包括单向的,即说者和听者没有进行直接交流的单向。出席记者招待会。记者必须跟到场的包括会议组办方、其他媒体记者、会场的其他人员进行交流。因此记者应该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姿态动作,做到举止高雅、谈吐大方。这些都是记者跟另一方在进行双向互动。所谓的单向,即记者在向信息发布方提问时与电视广播受众的间接交流。记者的谈吐举止都被受众尽收眼里、耳里,而受众对记者的评价只有部分会滞后地反馈到媒体单位。而大部分的评价则转化成另外一种以支持或不支持媒体的态度出现的反馈。例如,一位记者因在提问时候声音颤抖、表达不清、举止不雅而令受众对其及其所在媒体产生负面评价,进而表现为不收看收听该媒体的节目。 (二)内在形象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出席招待会的记者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才会拥有敏捷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和清晰的思辨,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才能赢得发言人的青睐和公众的认可。或许记者因为所在媒体名声好而得到了提问机会,但是错漏百出或者毫无新意的问题会让人大失所望,形象一落万丈。每年两会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公众往往也非常地关注哪家的记者被点名提问了,他们提的问题水准如何。
  其次要求记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让记者在与众多同行交流时表现出独有的自信,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造就开朗的性格,从而健谈而沉稳。尤其在获得提问机会时能表达自然流畅,表现出从容的一面。
  再次要求记者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综合多方面的集中体现,如与现场人员的交流沟通能力,对会议主题的准确把握、寻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在招待会现场最忌讳就是记者一来到会场就一声不吭地坐在角落里等待会议开始。不主动与人交流不但不能很好地让别人了解和熟悉记者所在的媒体,更有甚者

上一篇:浅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 下一篇:浅论DV记录短片的剪辑运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