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记者招待会的记者形象塑造
2014-09-29 01:13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谈记者招待会的记者形象塑造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当今,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越来越成为记者获取新闻
摘要:当今,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越来越成为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代表的是一家媒体的形象,扮演的是一名采集新闻信息、编写新闻稿件的专门媒体机构信息采集者的角色。因此,记者形象的塑造就变得尤为重要了。那么记者招待会对记者形象的要求是什么,记者形象的内涵构成、形象塑造的方法和原则,当前记者招待会记者形象的现实差距以及我们应如何进行形象矫正等内容就成为本文论述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记者招待会:记者形象;形象塑造
一、记者招待会及其特点
当前,对于记者招待会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各类官方机构、各种社会团体的代表或知名人士等为了塑造自身形象发布重大新闻信息、回答受众关心的问题,便于媒体进行报道而专门为新闻记者举行的会议。另外与此类似,还有新闻发布会的说法。有人认为记者招待会只回答记者提问,不发布新闻,新闻发布会只发布新闻,不回答记者提问。但是在现实中,记者招待会并非只回答记者提问,也发布新闻信息。新闻发布会也回答记者提问并非只发布信息。由此可见,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区别不大。也有人将二者合二为一,把新闻发布会作为记者招待会的一种类型。本文所说的记者招待会同样是包括新闻发布会在内的。
那么记者招待会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是权威性。记者招待会的举办主题,都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答记者问的一般都是有关方面担任着重要职务的负责人或能够代表一级组织讲话的人士,甚至是党和国家、单位、部门、社会团体的最高领导人。记者提出的问题代表这群众共同的想法意愿,而不是个别现象和个别情况。答问的内容也是经过有关方面反复研究确定下来的,答问者是代表“官方”立场,也不是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其次是开放性。记者招待会大都是公开举行,且有多种媒体参与报道。有关方面所论及的政策、立场、观点、态度,重要问题和重大事件的经过、细节等,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为千百万人所了解,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透明度。
二、记者招待会对记者形象的要求及塑造形象的重要性
(一)记者招待会对记者形象的要求
记者招待会因其具有权威性,所以形式比较隆重,规格比较高。记者招待会现场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特定性,但是它所吸引的眼球却不止现场的数十或数百人。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记者招待会上,比如每年两会的总理记者招待会,
广播电视几乎都要进行现场直播,那此次二次传播的对象就是数以万计的媒体受众了。因此,这首先对与会的记者的外在形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起码要求穿戴整洁,其次是能突显个性。
与会记者一到会场就会跟不同的对象打交道,会议开始前后与同行们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在争取到发言机会时与发言人打交道。尽管记者提问时间只有那么短短的一分钟左右。但这一分钟左右记者的一言一行不仅完全显露在会场的每一个人眼里,同时也显露在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这就对记者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
(二)塑造记者形象的重要性
1、记者形象能传播媒体组织形象。
记者形象是媒体组织的子形象(个人形象)、记者个人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众对媒体的总体评价。媒体组织成员的个人形象是构建媒体组织整体形象的基础。在媒体组织行为中,记者个人形象的塑造与组织形象的塑造是同步进行的,记者个人形象是展示、传递组织形象的载体,而记者往往又活跃在媒体受众视野的最前线,因此只有首先拥有良好的记者形象,才能保证形成积极正面的媒体组织形象。记者的塑造是组织形象塑造中关键的一环,并且是可以控制的一环。只要媒体组织树立这种意识,并有效地执行,就一定会实现双赢。整体是不能忽视细节的,在组织形象塑造中,细节就是记者形象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