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范畴“韵”源考(1)(3)
2014-10-21 01:40
导读:(阮孝绪)在《七录》中变王俭《七志》中“文翰”之名为“文集”,认为“倾世文词,总谓之集,变翰为墨,于名尤显。”从这部目录来看,占第一位的是
(阮孝绪)在《七录》中变王俭《七志》中“文翰”之名为“文集”,认为“倾世文词,总谓之集,变翰为墨,于名尤显。”从这部目录来看,占第一位的是“讲法录”中的智慧部,共2077种,2190轶,3677卷,这反映了江左佛教盛行的情况。占第二位的便是“文集录”中的别集部,共768种,858轶,6497卷。
“智慧”就是指般若。《翻译名义集》云:“法界次第云: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阂,名为智慧。”又云:“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为智慧门,菩萨入福德门,除一切罪,所愿皆得,若不得愿者以罪垢遮故。”把别集类的文学与法理类的般若并列,且数量如此之多,佛教之影响文学之深于此可见一斑。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赵建军
书法艺术的意象构造
关于“中国
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