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2014-10-22 01:06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摘要:高校弘扬民族音乐必须紧紧围绕音乐实践展开,通过
内容摘要:高校弘扬民族音乐必须紧紧围绕音乐实践展开,通过“听、唱、学、看”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民族音乐 途径 音乐实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民族音乐正在引起我国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普通高校是培养未来高级知识分子的摇篮,如何在高校青年学生中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改变当代大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现象,是摆在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我们有些青年学生,其中包括一些非艺术类名牌大学的学生,除了能唱一些流行歌曲,个别学生会一两件乐器外,他们在音乐方面的修养基本上可算作是一张白纸。从某种意义上讲,忽视音乐教育,必然会导致人才综合素质的缺陷,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我国非艺术院校的学生,应当补上音乐艺术教育这一课。
  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性课程,是高校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创造的过程,没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没有对音乐艺术的实践,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无法实施。只有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
  音乐艺术教育对于非艺术类高校来说, 在实践中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音乐艺术教育本身有其特殊的特点。音乐教学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具有直接的音乐经历,在学生主动参与听、唱、学、看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去发现、感知音乐的内涵和意境,从中既欣赏了音乐,又学到中国音乐知识的愉快体验,让艺术的熏陶真正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最有效的音乐实践方法是聆听和模仿。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1.通过“聆听”感受民族音乐
  
  音乐艺术称之为流动的建筑,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必要途径。人们只有通过聆听音乐才能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卢那察尔斯基曾说过:“倾听、倾听、再倾听。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诱发联想,进入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音乐审美教育活动的中心是“听”。有兴趣才能去“听”,“听”了才能知其美,才会更有兴趣,“听”得多了才能学会“听”。音乐欣赏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音乐欣赏的基本性质是感性的,因为在这项活动中,欣赏者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听觉去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去求得认识。高等院校的音乐课应引导学生大量欣赏民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倾听民族音乐的习惯,教会学生倾听民族音乐的方法,提高学生倾听民族音乐的能力。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听得多了,他们自然就想学唱,唱得多了,也就越来越喜爱民族音乐。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能准确地演唱难度很大的通俗歌曲,其原因就是他们听得多,耳熟能详,自然会唱。
  
  2.通过“模仿”体验民族音乐
  
  任何一个母亲教孩子说话,不约而同都能由浅入深,从最简单、最重要、最实用的词开始,循序渐进。那么,民族音乐教育也应由浅入深,由简单的、易唱易学的开始,慢慢推进。要先通过欣赏产生感性认识,再通过学唱进一步体验民族音乐的精髓,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学生在反复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逐渐喜爱民族音乐,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学唱,可以从地域风格浓郁的民歌入手,进行模唱。如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苏民歌《茉莉花》等,教师在教唱的过程中,介绍民歌的特点、形成、不同地域风格的特色以及演唱技巧等相关知识,可采用多媒体视听技术,通过欣赏著名歌唱家演唱的民歌,再结合教师亲自演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唱。不要一开始就学唱难度高、结构复杂的作品。学生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不断积累民族音乐作品,在主动探究、主动操作、亲自参与音乐的实践中,让身心得以充分投入和个性的自由抒发。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尹绯
上一篇:谈数码钢琴集体课在钢琴教育中的作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