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诗意地栖居(1)

2014-11-02 01:05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诗意地栖居(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绘画艺术的本质和要素少不了空间。中国山水画充分
内容摘要:绘画艺术的本质和要素少不了空间。中国山水画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绘画精神,其空间的营造自成体系,特征鲜明。历代山水画家在山水画的空间营造中传递给我们的审美理想情趣在现代对于我们保持本民族文化特征和审美品质,仍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 键 词:中国山水画 空间 营造 远近法
  
  绘画艺术本是空间的艺术,中国山水画集中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东方哲学背景下美学思想的深远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绘画精神。历代山水画大师通过对世界观照的呈现,以诗意空间的营造抒发着独特的生命体验,表达着对于诗意栖居的渴望。在他们的山水画杰作里,山水画空间作为他们对世界的澄静观照,浓缩为一种象征,抽象为一个概念,寄蕴着人们的情感。其空间理念建立在人对自然的态度为阴阳和谐的大宇宙观的基础上。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一种很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超越了西方的心物“二元对立”的思想,追求一种“三”的冲和之境。中国山水画集中体现了这一哲学传统,具备着西方文明视角难以用“逻辑”推论的超然物象的东方特质,它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生命审美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诗意地栖居是其创作者的根本目的。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理念源于中华民族独特的观察与思维方法,内蕴的文化精神与绘画材质的特性,使其空间的营造在美术史上自成体系。儒道释思想的共同影响,使中国山水画家在认识世界时,一开始就排除了时应序列的制约,以简单的比例关系,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透视”是西方绘画体系的专业语汇,其原理建立在自然科学规律的基础之上,有着严格而完美的原则。在透视规则的制约下,构图中的物象的摆置要受到相当的空间约束,如果有一种物象不按此摆置,那么画面假设的三度空间关系会予以排斥。中国山水画在萌芽之际就提出了朴素的透视原理,但其空间的营造一直主动回避这种透视方法,其原因在于它与建立在儒道释基础上的中国写意性的艺术观点不符合。因为在中国画家的心目中,艺术中的视觉方式与日常的视觉方式不是完全一样的,山水画的空间不是精确的数量关系,而是从自身的感受方式来体现,关注的是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置列与呼应关系,将自我同化于自然整体,从“目有不极”“所见不周”的狭隘视野和眼前的实景中解放出来,“心匠自得为高”,山川大地是宇宙诗心的影现,画家的心灵活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中国山水画家以意象思维方法,根据画面构图的需要进行空间布局和形象位置的调度。其空间偏向“远”景。“远法”又称远近法,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空间的视觉法则——“高远”与心灵超脱、融于宇宙相关联,“深远”与摆脱尘俗进入幽静的山林相一致,“平远”与寄托山水、游历其中相吻合。除此之外,还有“迷远、幽远、阔远”等,于是,容易与真实自然相关联的“空间”概念便被“远”给替代了——空间是物理概念,而“远”则是观念与诗意的表达,而且,很容易与空间发生联系的光也消失了,“光”消融在富于诗意的、朦胧且给人有遥远感的烟雾之中。中国山水画的“神、气、韵、势、趣”等境界,通过“以大观小”“以小观大”的特殊视觉感受,来弥补空间视觉与直接视觉的不足,以致中国山水画的空间似乎主观而实际上是一片客观的完整宇宙,具有了东方艺术特有的亲和力,使空白、题款、印章皆可融而为一,营造出一种诗意化的山水空间。而西方风景画的景物与空间是画家立在地面平视的对象,是由固定的主观立场看见的客观景象,貌似客观现实,实际为主观所见(写实主义的极点就成了印象主义),这也与西方现代绘画中消除物象,完全依靠平面构成来完成空间营造,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远法”是对透视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是科学,是建立在人文基础上的超越了自然视觉感受的科学方法,它重视的是自然万物的本相,是将客观物象的正常关系回归自然的一种科学的艺术形式。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陈慧钧
上一篇:中国早期电影叙事的优良传统(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