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如花美眷——论《花样年华》的年代记忆与恋物

2014-11-14 01:13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如花美眷——论《花样年华》的年代记忆与恋物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引言:如花美眷  王家卫《花样年华》的中段,有这样的一个
引言:如花美眷  王家卫《花样年华》的中段,有这样的一个场景,首先是收音机传来的广播:  有一位在日本公干的陈先生,要点这首歌给太太欣赏,祝她生日快乐,工作顺利。现在,请大家一起收听,周璇唱的〈花样的年华〉:「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多情的眷属,圆满的家庭。蓦地里这孤岛笼罩着惨雾愁云,惨雾愁云……」  然后是〈花样的年华〉歌曲的升现,这时,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坐在画面的右面,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却在左边,中间隔着一面墙、一段黑色的地带,当音乐与歌曲在苏的画内空间与周的画外空间响起时,镜头也左右来回的横移——静态的人物、节奏平稳而连贯的镜头,透视两个主角汹涌澎湃的感情的压抑状态,而唱机不断旋出的歌音:「花样的年华」、「多情的眷属」,却在在显示情感被压制下依旧流动的暗涌,画面上时而移入的黑色地带,营造了不安的情绪、不能预见和确知的前景,使主角二人的婚外恋更添上一层游移不定的暧昧性,留予观众许多想象的空间——在这个场景之前,是苏和周二人在小巷排演分手的场面,然后在回去的出租车上,苏说晚上不想回家了;在这个场景之后,是周给苏打了一通电话,问她如果多了一张船票,她会不会跟他一起走——就是这种排演与真实、去与留之间的真假有无,令电影《花样年华》充满华丽的颓废美与想象性。  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表面上是一个关于婚外情的故事,但骨子里却表达了导演的中年情怀与年代记忆,借一男一女在越轨行为与意识上的挣扎和游移,寄寓他对那个年代的风物景观和情感模式无限的依恋与沈溺。在流露「中年情怀」的思想上,《花样年华》与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最为接近,同样表现那分事过境迁、物是人非、世道苍凉的无可奈何;在托物喻志的恋物情结上,《花样年华》又与《重庆森林》、《堕落天使》遥相呼应,而且更细致地浮现导演对日常对象高度的敏感性,以及他借物寓情的巧思与象征手法;在年代记忆的追思上,《花样年华》与《阿飞正传》更是血肉关连,同样都是借风格化的空间设置,怀想已经失落、流逝的时光。然而,不同的是,《花样年华》的故事相对地简单,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却更完整、复杂、深沈和具体呈现;故事讲述男女主角二人同一天搬到一座楼房比邻而居,后来各自的配偶却发生了婚外情,主角二人为了理解他们是怎样开始的,也在戏中排演这种婚外的感情关系,却慢慢地爱上对方,但碍于社会的道德规范及人言可畏,双方竭力压抑彼此的感情,最终分手收场。《花样年华》采用「对倒」式的叙事结构,通过重重复覆擦肩而过的动作和场景,暗地里映现情感的偷天换日,在杜可风的摄影与张叔平的美术指导下,影像依旧流丽,而俗绝的房间布置、演员的隔肩镜头,以及在爵士乐、拉丁情歌、粤曲、京剧和三○年代上海国语时代曲等拼贴而来的怀旧情绪下,令《花样年华》的年代记忆更繁富艳丽、被压抑的情愫更刻骨铭心。这篇论文,先从故事的结构、场景的设置与人物的角色塑造说起,分析当中「对倒」及「重像」的关系,然后集中讨论导演的恋物情结,分析电影的布景、衣物和食物,如何架起情感的象征系统,并由此而落入阐述王家卫对六○年代香港与三○年代上海的怀旧感观。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一、 叙事结构与角色对应  《花样年华》的叙事结构,取源于香港作家刘以鬯的中篇小说《对倒》,王家卫在电影写真集的「前言」曾指出:

我对刘以鬯先生的认识,是从《对倒》这本小说开始的。《对倒》的
书名译自法文tête-bêche,邮票学上的专有名词,指一正一倒的双
连邮票……对我说,tête-bêche不仅是邮学上的名词或写小说的手
法,它也可以是电影的语言,是光线与色彩,声音与画面的交错。
Tête-bêche甚至可以是时间的交错,一本1972年发表的小说,一
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1960年的故事。(注1)  虽然《花样年华》的故事没有直接取材于刘以鬯的小说内容,(注2)但王家卫却巧妙地借用了小说的「对倒」意念,来开展他的电影故事。所谓「对倒」,作为邮票学上的专用术语,指的是一正一负的双连邮票,用在小说的叙事模式上,便会形成「双线并行发展」的结构,刘以鬯认为这种「双线格局」,可充分发挥对比的作用,(注3)而用在电影的语言上,一方面是人物角色的「重像」(double)关系,备受自己配偶婚外情困扰的周慕云与苏丽珍,最后由「受害者」的角色变成了「当事人」,(注4)但另一方面,「对倒」的结构也是指同一个场景里,声音、色彩、画面、线条与人物惯性动作的交织下,感情前后的对照。  《花样年华》的叙事结构是故事里藏着故事,电影开始的时候,是男女主角寻找自己配偶婚外情的真相,然后发展下去,却变成他们二人自身的婚外关系。有趣的是,周慕云与苏丽珍的配偶在整部电影中一直都没有出镜,导演只安排张耀扬与孙佳君作声音演出,镜头前我们只看到这两个角色的局部背影而已,王家卫解释,这样安排的主要原因是要在单一的couple身上看到两种关系:「偷情事件及被压抑的友谊」,这是他从阿根廷作家胡里奥
上一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政治经济格局(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