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夏衍电影剧作的现实主义价值(2)
2014-12-07 01:39
导读:(四)在创作方法上,改变了较为单一的思路,不断丰富发展,并容纳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多样的创作方法保证了中国电影整体形态之中呈现出变化的色彩,
(四)在创作方法上,改变了较为单一的思路,不断丰富发展,并容纳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多样的创作方法保证了中国电影整体形态之中呈现出变化的色彩,对外来电影创作方法的多方吸收,使中国电影已不再是
戏剧创作的附庸和孤守一隅的茶楼戏院的娱乐品。以夏衍等人为首的左翼电影把现实主义从思想观照实践为电影艺术创作的主流方法,并且以丰富的实践成果确定了中国电影的坚定不移的创作主潮。
(五)在整体社会形象上,中国电影基本摆脱了与世无干的消闲地位,树立起影响世道人心的文化角色,改变了艺术末流的被漠视状况,强化了有独立位置的艺术形象,中国电影已经站在了社会改造的前沿位置,从20世纪20年代避世逃逸变为入世应时,呼应时代
政治的使命感从此与电影密不可分。这其中,夏衍等人的左翼电影运动起了巨大作用。
二引领之力
夏衍剧作的价值如前所述,是开拓发展了一个新的电影创作时代,但更为重要的还在于,他以毕生的实践活动,为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传统深化与形式变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人们不仅从理论倡导,更从优秀剧作的成就中,看到了不同时代电影扎实、新鲜的面影。
这应当从对时代风潮的热烈应和与成熟作品的昭示作用两个方面来剖析。
(一)应和时代风潮
夏衍电影始终和时代的风云变化息息相关。在上一世纪,无论是民族矛盾剧烈爆发的20世纪30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平稳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他的创作都构成时代要求的艺术代表,在他的笔下,艺术与时代的联系密不可分。典型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创作。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阶段,探讨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没有比这一时期更为典型而富于代表性的了。对时代社会的外部因素如何影响、制约电影的发展,时代风潮如何激励、左右电影艺术的变化,都可以通过这一时期的电影现象来透视。夏衍电影的产生就是根源于这一时代的风云变化并创造出反映时代潮流的出色之作。探讨夏衍电影不能离开时代背景。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0世纪20年代末期中国电影曾经在时代的变化面前遁入商业投机的路途,武侠片可以说是在既无奈又不满时政状况下电影转而赢取商业利润的例证,走入末路则是神怪片的盛行。当电影以近乎疯狂的方式逐风追浪炮制低劣的作品时,它的末路也就在预料之中了。20世纪20年代的时潮一方面败坏了原本基础不牢的国产片艺术,另一方面则加速了观众的疏离和反感。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风云则再一次以强大的力量使电影改变方向。这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时期,在这个特定年代的背景下,不断对中国电影在创作心态、题材选择影响很大,而且对电影的方向、立意与艺术形式的影响也极为深刻。夏衍电影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呼应时代的要求而孕育产生。
在夏衍电影中,没有忽略剧烈的阶级压迫和尖锐的民族矛盾,抵御外敌的强烈激情、强化抗敌御国热望的民族心声,都成为剧作的基本构架,从《狂流》、《春蚕》、《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