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招贴的发展及其现状
2014-12-06 01:07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浅论招贴的发展及其现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招贴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最能体现出平面设计的形式
摘要:招贴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最能体现出平面设计的形式特征。它具有视觉设计最主要的基本要素,它的设计理念、表现手段及技法较之其他广告媒介更具典型性。本文从招贴自身出发,论述招贴的发展历程,分析当代招贴的现状,指出其所显现的问题,展望其未来,力图对其做出比较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招贴 海报 虚无主义 技术主义 享乐主义
招贴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视觉和精神生活,对于招贴设计的研究是广告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理解招贴广告的形式是深入理解广告形式的关键。招贴设计的研究为招贴设计和招贴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国内外诸多专家从视觉和设计的层面对其进行研究,有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然而,我们在研究、设计招贴的同时,忽略了其所显现的问题。
一、招贴释义
所谓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招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在国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海报。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是比较大众化的一种载体, 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 或是为报导、广告、劝喻、教育等目的服务。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招贴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招贴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但我们没有看到一本中文词典对“海报”一词进行专门解释。
招贴的英文名字为“poster”,意指展示于公共场所的告示(Placard displayed in a public place)。根据“poster”的词根结构及掌故来剖释招贴的词义,“poster”是从“post”转变而来,“post”词义为柱子,故“poster”是指所有张贴于柱子上的告示。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广告词典里,“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招贴的历史沿革
众所周知,设计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所谓西方是与东方的中国相对的,“西方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和后现代。每一个时代的主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1]招贴设计作为一种艺术, 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不断的受到各种艺术流派和潮流的影响、渗透, 推动着招贴的风格不断演变,每一个时代的思想主题导致了其招贴风格的变化。
世界上最早的一张招贴目前保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这张古老的招贴其实是埃及的一张寻人广告,内容为悬赏捉拿一个在逃的奴隶,写在一张精制成纸莎草(莎草纸)上,纸幅尺寸为20*25CM。这张海报的出现还是因为埃及的某个小镇发生火山爆发瞬间被淹没,人们在遗址中发现了这张海报。
中世纪思想的主题是上帝、世界和灵魂。在中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准都非常低,然而中世纪的文化并不是黑暗一片,而是充满创造性、丰富多彩,带有浓厚的宗教背景,由此形成的招贴主要是以绘画为主,表现当时的宗教思想。
近代是招贴设计大变革的一个时代。新的印刷技术导致了印刷业的繁荣,新的传播需求导致了新的招贴设计风格的产生,招贴成为大宗传媒的主要媒介。因为技术的进步,海报具有了图画、色彩等元素,日益成为流行的广告形式。朱尔斯·谢雷特( Jules Cheret 1836- 1932) ,法国著名的画家和设计家,他于1866年在巴黎自己的印刷厂设计制作的第一张彩色石板招贴,在现代招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着现代招贴的诞生。[2]
现代招贴诞生后,因为受到很多新的社会因素、
政治因素、文化艺术的改变的影响,特别是艺术上的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纷纷出现,导致招贴设计出现了新的设计风格和形式,对以往的艺术内容进行了改革,也对传统艺术的思想方法、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传达媒介进行了改变,招贴设计出现了抽象性、几何化、平面化和规则化的形式特征。由此,招贴设计迈向了崭新的阶段——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