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2)
2015-01-01 01:39
导读:一两部国产片:差异与共性 我们首先来看看两部国产片的差异。在学者们近乎共识的观点看来,目前的中国电影从“定位”上来说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主
一两部国产片:差异与共性
我们首先来看看两部国产片的差异。在学者们近乎共识的观点看来,目前的中国电影从“定位”上来说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主旋律影片、艺术片和商业片(尽管他们之间的区别也常常是模糊的)。由于体制原因,前两者相对不太顾及市场和大众口味,因而意义表达更为直接(尽管它也是一种调和);相反,商业片和电视则更关注市场,它更多的是妥协的产物,或意识形态斗争的结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电影也是社会力量斗争的武器和战场。
《漂》的定位基本上是一部艺术片。艺术片以“作者电影”为宗旨,表现创作者独立的思考,代表着一部分知识精英,往往与
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定距离,对社会多持批评态度。与此相应,当前中国艺术电影的拍摄目的主要针对各种电影艺术奖项,特别是国外的电影奖。国际电影节通过对这些影片的奖励来支持某些电影制作倾向,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电影的意义生产。《漂》在柏林电影节受到的欢迎很说明问题。另一个要考虑的,是这部影片几乎是为女主角的扮演者巩俐度身打造的,而巩俐的国际影响远远大于国内。当年我接触过的一位日本电影人曾说日本人很想看这部影片,由于该片在国内不佳的票房表现,我感到奇怪,后来他说日本人喜欢的是巩俐,我才感到这个现象的不同寻常。众所周知,巩俐的这种影响力与她从80年代末以来在多部张艺谋电影中扮演女主角有关,在这些影片中,女主角总是现存体制的格格不入者甚至反抗者,《漂》不过延续了这一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