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歌剧《图兰朵》艺术风格(1)
2015-01-11 01:08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小议歌剧《图兰朵》艺术风格(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内容摘要:普契尼笔下的咏叹调,是作者所处时代的总体精神特
内容摘要:普契尼笔下的咏叹调,是作者所处时代的总体精神特征和作者个人艺术趣味的“合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个人艺术风格。受真实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普契尼在其歌剧中刻画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物,角色性格多样,反映到咏叹调中均有精当的
音乐形态学标志。文章以《图兰朵》中公主的演唱作为例证,力图全面把握普契尼作品的时代精神、艺术风格和角色性格。
关 键 词:普契尼 咏叹调演唱 艺术风格 角色性格
一、普契尼和歌剧《图兰朵》
普契尼(Puccini,1858—1924),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威尔第之后,世界上最杰出、最受推崇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1893年,他以歌剧《曼农·列斯科》一举成名,从此便将创作歌剧作为其毕生的事业。此后,他又创作了许多如《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轰动世界歌剧舞台的成功之作。普契尼以他20多部歌剧赢得了荣誉,且对歌剧的探索孜孜以求。《图兰朵》(Turandot)是普契尼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进入暮年的普契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仍然保持着对不同类型主题的一贯探索,他是想“尝试一条新道路”(普契尼语)。他选择了戈齐(CarloGozzi)的寓言故事《图兰朵》作为脚本。《图兰朵》是一部以古代中国为背景杜撰出来的传奇故事。主要讲元代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时刻牢记着祖母年轻时受入侵鞑靼王掳拐,并含辱死去而产生仇恨,她发誓要杀尽异国王子,以王子们的首级来祭奠祖母的亡魂。于是,图兰朵设下了猜谜征婚的陷阱,猜中者可当驸马,猜不中就处死。几位前来征婚的邻国王子先后死于刀下。一天,紫禁城皇宫大殿下,被废黜的突厥老国王与失散多年的儿子卡拉夫在人群中相逢。老国王的侍女柳儿爱上了卡拉夫,而卡拉夫被图兰朵的美貌所吸引,决心去征服她。卡拉夫轻而易举地猜中了公主的三个谜。但图兰朵不甘心失败,抓获了老国王和柳儿。柳儿被严刑拷打,告诉公主卡拉夫的名字叫“爱情”后饮刃自刎。第二天,卡拉夫用爱融化了图兰朵冰冷的心,最终图兰朵投入到卡拉夫的怀抱。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这部歌剧的剧本是西莫尼和阿米尼合写,他们参照了戈齐的寓言剧和席勒的
戏剧脚本。普契尼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剧本的编写,但他对剧情和主题作了许多提示。1921年,普契尼开始了对这部歌剧的创作。但不久,他被诊断出患有喉癌。他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在治疗过程中加紧创作,并说:“如果我不能成功地完成这部歌剧,将会有人走到舞台前面说‘普契尼写到这里就死去了’”。果然,《图兰朵》的命运被普契尼不幸而言中。1924年11月29日,当此歌剧还差尾声没写完时,普契尼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剩下的部分由普契尼的学生,被认为和普契尼创作风格相似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阿尔方诺根据普契尼留下的手稿和素材完成。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在著名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指挥棒下,《图兰朵》举行了隆重的首演。人们屏息静气,普契尼的美妙音乐响起在大厅上空。一幕幕辉煌的场面,一首首动人的旋律……场内的欢呼声盖住了一切。当演出进入到第三幕总谱上标有“极慢”(largo sost)的地方,托斯卡尼尼示意乐队停止下来,然后缓缓地转过身来,低声宣布:“大师写到这里,心脏停止了跳动。”
二、普契尼歌剧作品艺术风格分析
泰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普契尼的艺术趣味从根本上说是现实主义的,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那关注社会、热爱社会的伟大胸襟,使他成为现实主义歌剧艺术的主将之一。在《艺术家的生涯》中,作者从人物设计到戏剧情节都是围绕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物铺展的,其实质也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写照。一曲《冰凉的小手》,作者假借剧中人之口,表达了对温柔、美丽,但却十分平凡的少女——咪咪的无限关爱。因此,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应准确把握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充分体现作品的时代特征。“在声音的处理上除按剧情的规定外,要用自己的真诚充分燃烧自己,去点燃观众的心头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