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国儿童电影:稳步发展 期待突破(1)(2)
2015-01-25 01:00
导读:影片朴实无华,却有强烈的震撼力,这首先得益于编导因对儿童关注所生发的激情。那些看似冷静的画面蕴涵着编导精心的思索,这样才使得画面准确而富
影片朴实无华,却有强烈的震撼力,这首先得益于编导因对儿童关注所生发的激情。那些看似冷静的画面蕴涵着编导精心的思索,这样才使得画面准确而富于表现力。台词的犀利到位也使得影片既生活化而又充满艺术感染力。
同样表现农村孩子生活境遇的影片《双飞燕》讲述了生活在农村的一对孪生姐妹顾大燕和顾小燕,因为家庭困难只能交替着上学,一个人上学,另一个人捡废品贴补家用,最后被同学们发现,在学校的帮助下,一同来到学校。另一部讲述农村小学生活的影片《带蓝花花的白裙子》,讲述了师生的困苦生活,影片《红棉袄》表现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艰辛。
以上类型的影片反映了部分农村孩子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电影人对现实的关切。但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影片过分急切地将现状搬上银幕,创作上的酝酿还不够成熟,也导致粗糙。有些影片人物形象单薄,故事平铺直叙,把问题直接搬上银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艺术质量。
同样问题也存在于表现城市生活题材的影片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揭示网络对青少年毒害的一批影片,大多是相同的思路、相似的故事、面目雷同的人物形象,缺乏创作者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体验,作品也就缺乏个性。 爱的教育:不能忘记的话题
以爱心感染少年儿童,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关爱别人,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仍然是许多影片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影片《爱在他乡》中,城市少年毛毛的父母在教育毛毛的问题上与毛毛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当年插队的内蒙古草原牧民的儿子小巴特尔要到北京来做客),父母把毛毛也“交换”给草原的牧民家里生活。影片重点描写了毛毛在草原牧民家生活的所思所感。这部影片从题材上来讲并不新鲜时尚,但是编导注入了真情实感,毛毛在影片中并没有明显的被教育被转变的渲染,而只是默默地被感动被感染,自然而然度过了值得珍惜的一段时光。镜头语言流畅娴熟,有信息量。尤其是生活化的表演和语言带来的真实,使得影片有相当的艺术质量。相比之下,作为辅线的小巴特尔在北京的生活显得单薄平淡,不是因为篇幅少,而是缺乏精彩的细节表现这个人物。影片中知青团聚大合唱的成人戏能看出编导强烈的知青“情结”,但放在这部影片当中略显臃肿。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80年代以来女性电影
眼热心冷:中式大片的
美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