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国儿童电影:稳步发展 期待突破(1)
2015-01-25 01:00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近两年中国儿童电影:稳步发展 期待突破(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2005年至2006年,中国大陆共拍摄了大约56部少年儿童电影(不含动
2005年至2006年,中国大陆共拍摄了大约56部少年儿童电影(不含动画电影),平均每年生产28部。在年产数量上大大超过以前的任何时期拍摄的儿童电影。数量增多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令人赞叹的优秀影片,让人欣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影片有些来自国内著名的电影厂家、电影频道,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影视文化企业。这些影片中有少量的数字电影,大多数是胶片拍摄的电影。 问题意识:放不下的沉重
关注当下少年儿童生存状态,为他们不平或不幸的境遇大声疾呼,历来是中国电影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在这类儿童影片中,少年儿童绝对是主人公。但在这些影片当中表现得更多的是儿童的苦难和儿童面临的社会问题,我们把这类电影称之为“关于儿童的电影”。在这类影片中,“问题”往往被放在第一位。
可喜的是,影片《两个人的教室》没有把“问题”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动人的故事放在第一位,而“问题”只是故事中的一个元素。
农村小学生丁保建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外出打工多年没有消息,于是丁保建成了孤儿,成了吃百家饭的孩子。一辆医院的汽车开到村里为丁保建验血,原来丁保建的父亲在外地去世了,死于艾滋病。消息传开,村里人都知道丁保建是艾滋病毒的携带者。大家惊慌、躲避。丁保建只能在各家门口“取回”人家给他的吃食,他也不能和同学们一起坐在教室里读书。村里的退休老会计(牛犇扮演)承担起丁保建老师的任务,开辟了一间两个人的教室……
就题材而言,这部影片与多年来表现农村儿童的苦难片大同小异,但由于编导对问题的看法独到,影片的切入点、叙事核心、人物命运的把握、总体风格与传统儿童悲剧迥然不同。影片以乐观的精神、悲天悯人的情怀演绎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影片生动幽默,耐人寻味,细节非常有表现力,影片中的两个成人角色老会计和村长的表演也是令人称道的。丁保建是不幸的,因为他是艾滋病毒的携带者;丁保建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的身边有那么多善良的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奋发进取、励志图强是少年儿童影片中经常表现的主题。《隐形的翅膀》就是根据真人真事编写拍摄的一部励志影片。内蒙古草原上的女孩智华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双臂,在父亲母亲的关怀和鼓励下,她学会了用双脚代替双手,学会了吃饭、做饭、写字、骑自行车等等以前只能靠别人帮助的生活本领。成长的道路上,接二连三的打击还不断地向她袭来:母亲患重病去世,家庭生活窘迫,她为卖掉自家制作的风筝四处奔波。一个偶然的机会,智华被残疾人运动项目的游泳教练看中,智华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智华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登上了残奥会的领奖台,智华也如愿以偿地被
体育学院录取。影片真实感人,具有浓郁的青春气息,催人向上。令人感到不足的是,智华的苦难让观众在产生同情的时候,也感到了深深的压抑,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智华就由生活的原型、16岁的女孩雷庆瑶本人扮演。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又由生活原型本人扮演的影片《舟舟》也是一部励志与亲情的影片,智障孩子舟舟指挥乐队的新闻早已为观众熟知,影片《舟舟》除了为观众表现舟舟的成长过程,还更多地表现父母对舟舟的一片拳拳之心。
在城市,几乎各处都能看到农民工的身影,然而他们留在农村的孩子呢?影片《留守孩子》将镜头对准了这些留在老家的“野孩子”。正值幼小的学龄,却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父母的呵护,更没有父母的教诲。他们逃学,在网吧打架,也受到别人的欺辱。女孩小苇进了派出所,却不在乎地说,派出所多好,派出所有饭吃!孩子们在课堂上念自己的作文《我的父亲》,小福说:我的作文就在我的肚子里……我的父亲一年也不回来一次,回来就把我打一顿,我生病的时候父亲在哪儿?我受人欺负的时候父亲在哪儿?我学习不及格的时候父亲在哪儿?我恨他!我没有父亲!我是仙人掌,身上长满刺,扎人!年轻的女教师和他的恋人——一位派出所的民警整天为孩子们的事情奔波劳累,搞得焦头烂额。在小福的带领下孩子们决定秘密出走,到广东去寻找他们打工的父母。九个孩子,其中女孩月月还抱着她只有一岁多的小弟弟慌张地走在长满蒿草的村路上,集体躲在小镇的房子后面,等候小福去找寻到广东的车辆,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小脸,那一双双充满恐惧和渴望的眼睛,让观众心中充满了辛酸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