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来自皮肤的设计理念(1)

2015-02-05 01:10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来自皮肤的设计理念(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摘要:文章从皮肤的物理结构开始,到柔软材料和柔性表面
内容摘要:文章从皮肤的物理结构开始,到柔软材料和柔性表面处理的应用;从皮肤作为人的感官媒介开始,到人们对更加深刻的人性化设计的需求,阐述了如何对皮肤这个概念和意向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到情感预知和人性化体验的设计需求和趋势。
  关 键 词:皮肤 概念 人性化
  
  皮肤是人体的一层屏障,除了保护人体内部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伤害以外,还是人感受外界刺激的媒介。通过外界对皮肤的刺激,人可以感受到冷热和压力,可以感受到表面的细腻和粗糙,在复杂的环境下,还会因为触感的好坏而引起情感的变化,感知可以起到重要的认识作用。“皮肤”的概念不只停留在表面处理上的运用,其不断延伸的结果是:高科技与设计的结合,形成新的设计理念,创造出模拟生物特性的智能材料和创造更加深刻的人性化体验。
  
  皮肤功能的设计意义
  
  最初,设计师通过研究皮肤的结构和作用而得到灵感,进而寻找材料表面和设计整体的联系。人的触觉和视觉是触发情感的基本感官因素,表面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物品的第一印象。当人们厌倦了和冷冰冰的工业产品朝夕相处的时候,人们期望体验更加柔和舒缓的线条和造型,期望物品能够更加与人亲近。实用性不再是评价物品的唯一标准,人性化体验成为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触感舒适的电脑键盘按键、比例协调的电动工具、高矮合适的桌椅,设计更适合供人使用,更人性化。以人为本,一直是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品质。人们早已不满足单调的现代主义,在“形式追随功能”和其他关于形式和功能的讨论中,“体验设计”早已跳出那样的框架而更加注重营造舒适的用户使用环境和感受。人从触摸物体表面那一刻才开始真正有了和它交流的机会,而皮肤那么自然而朴素地充当着感官媒介,挑起人与物之间的情感波澜,让人对物产生喜好或厌恶的情感。然后,把情感和生命活力赋予物品本身逐渐成为了新的设计课题。设计师不仅仅停留在模仿皮肤的表面触感,更多的是研究皮肤的功能所带来的象征意义。一层皮肤,却有着里外截然不同的功能,它就是一座桥梁,把外界和人体的内部组织联系到了一起。这个有着哲学思辨意味的想法,把皮肤的概念延伸到了更加广泛的“表面”和“里外空间”的意象。诸如新材料的设计,让表面和里面的材质完全不同。表面柔软舒适,里面强壮有力保护内部结构,又比如在产品表面运用不同色彩和触感以及透明度的涂层以及材料单元,组合成具有特殊视觉感官的表面效果。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鉴于人的皮肤在外界的刺激下,能够感受到冷热痛痒,感受到舒适与紧张,这些初级的感受会影响人的整个状态从而改变人的心理状态。所以有人认为,皮肤也是一大心理器官,因为人的心情会影响皮肤的色泽和质地,而皮肤的表象也可以供人们了解自己和猜测他人心理和精神的状态。现代的设计任务,要求的是信息的传递对等而达到交流畅通的目的,如果人能借助媒介读懂设计的意图而流畅地使用这个产品,甚至能够领会设计师或者产品想要传达的更深层的用意而有所领悟,这就是个好的设计。Media Skin 是 Au Design Project 的第六个产品,设计师Tokujin Yoshioka 在这款手机上运用了新的材质和特殊的表面处理。之所以把这款产品称作 Media Skin,因为它就像人的第二层皮肤。为什么手机不可以是一件艺术品,让人们动用各种感官来感受它?手持电话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不可或缺,它的确就是与人最亲近的日常用品,就像是我们身体的自然延伸。“如果把手机设计成人身体的一部分,甚至是头脑的一部分”,那么手机就不仅仅是一件单调的物品了。于是,皮肤的概念跃然而起,新的涂料和表面处理拨动着使用者柔软的情感,而其视觉效果也自然地让人联想起皮肤既光滑又柔软的质地和手感,让人感到手机的确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亲密、不可或缺。更多的设计实验都在试图打破以往的框框架架,那些作品折射着设计师对当下社会和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受。不论是从设计主题到具体的设计过程,还是从材料到设计对象本身,都渗透着哲学思辨和对未来生活的思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姚晶晶
上一篇:恶之花—“暴力美学”与当代艺术的“暴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