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造型基础(2)
2015-02-14 01:06
导读:我们加强创造观念、表现形式的培养和训练,把传统写实的严谨、系统、全面、精确同现代艺术的空间、结构、个性、人文观念相结合,并不以某种模式为
我们加强创造观念、表现形式的培养和训练,把传统写实的严谨、系统、全面、精确同现代艺术的空间、结构、个性、人文观念相结合,并不以某种模式为标准,在充分发展个性基础上,掌握操作技能与造型活动同现代艺术抽象因素相融合。由此充分认识具象和抽象是一种相对应的表现形式,认识抽象与具象在造型规律中的联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创造思维领域,丰富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提高造型艺术的综合设计能力,从客观物象的再现性研究到最终对造型因素、艺术观念或者绘画语言的专门研究;从具象走向抽象或再回到具象,在架上绘画领域中其最初的基础训练还应是从传统中来,得益于传统,并发展了传统。作为基础技能训练与观念的传授、创造力的培养不应对应起来,而应并行不悖地存在于现代基础造型中。如现代具象素描艺术极大地发展丰富了写实绘画的内容,由此,我们应接受更为宽广的形的
美学含义的创造。同时,对抽象艺术的融合和设计思想的引入,使得基础造型具有一个重要特征,在具象中体验抽象的强烈意味,无论在内容还是视觉形式上,新的造型理念,常常渴望有抽象艺术的简练性和直接性的图像效果。唯有对物象结构完整认识和整体把握,从而达到对形体深刻的体验,结构的性质是物象形式的内在规律。感受自然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正是基于对自然整体的自觉认知,从各个角度审视造型因素,从蕴含的暗示中发现潜在的图形动机及发展的可能性,在创造过程中不断传递、展开、发展,直至新的图像意象,通过训练来学会超越其本能,体会周围世界是一个充满视觉语言的环境,让我们与物象之间有着无声的相互的信息传递,产生共鸣,释放情感。我们艺术品位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人物的内心和情感的进一步理解。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纵观这几年,中国美术教育确实面临着很大的转折和发展,各个艺术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且有了很大改变。为了适应新的审美变化,对基础教学也有了较大调整,发展对课题的拓展、画面构成因素加强、强调画面中人和环境的关系等。启发灵感和兴趣,从过去那种对造型的迟钝、概念化和盲目状态中解放出来。如较典型的,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王华祥把对尼德兰、德国素描的传统体会通过深入局部观察的延续展开启发学生的发现和兴趣,发展为“将错就错”“触摸式”画法,都是有效突破。
造型基础训练大至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写实为核心的初级阶段,造型艺术的核心是“造型”,应从客观物象到艺术形象真实描绘,详细、明白、清晰地描绘物象,通过对物象体积、结构、空间、明暗、质感等深入研究和训练,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可通过写生、临摹、默画相结合,适当多让学生直接临摹素描和图片资料,这种平面到平面的方法可以减少初学者的困难。加大速写课程,调动学生的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