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静物写生如何寄情于物(2)
2015-02-16 01:41
导读:三、寄情于物在深入刻画中去追求。何谓深入刻画?木匠师傅建盖一间木头房子,先是把房子的总体框架穿抖竖立起来,然后再钉椽子、上瓦、装修门窗、
三、寄情于物在深入刻画中去追求。何谓深入刻画?木匠师傅建盖一间木头房子,先是把房子的总体框架穿抖竖立起来,然后再钉椽子、上瓦、装修门窗、放玻璃,最后做精细的雕饰。一幅画的深入刻画过程跟建盖房子的过程基本相同,在铺完大色调的基础上,才能对各个物体仔细刻画。深入刻画过程中,应该如何寄寓自己的情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深入刻画时要注意保留第一印象。一般来说,在刻画中要尽量学会保留铺大色调时的色块,想办法在综合观察画面后,在刻画的部位寻找色阶的过渡面。这样的方法,既保留了一部分铺大色调时的色块,又保持着第一感觉,而且塑造速度快,画面会更生动。在绘画过程中,一方面尽可能地充分表现出物象精神实质的形象和色彩,另一方面更要珍惜和注意保留第一印象。
2.整体观察、局部进行。在大色块的基础上,在大面里寻找小面塑造,注意色彩关系的推移,色阶的过渡。初学者往往出现两方面的错误:一是在刻画时不认真去刻画细部,而且重复画大调,不去寻找形体变化和色彩渐变,这是方法欠缺或者造型能力差的表现。二是能深入刻画下去,但忘记了大的对比关系而孤立进行。最后,整个画面既无体感,更无色彩对比,处于混乱的局面,就像唱一首变调的乐曲。3.刻画物体的暗部要与亮部进行对比,刻画一定要符合大面所处于的关系。在色彩塑造中,要注意色彩的力度、色味,(转第131页)(接第118页)注意物体的体感、量感等。由于每一个物体的色彩关系都很重要,不仅要做到单个物体本身色彩和谐,还要与其他物体的色彩协调。与此同时,还要把握好虚实关系、色彩的强弱变化以及节奏与情调。钱松岩先生说:“章法,千言万语,不外‘虚’‘实’二字,其他疏密、轻重、浓淡、大小、长短、横竖同理,可体味音乐的节奏,当实则实,当虚则虚,即是多样的统一。”音乐是靠每一个音符去组合成曲调,一幅画的情调是由画面中的每一物体的神态来构成。因而在刻画每一物体的过程中应关注画面的和谐统一是否体现着情感的因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寄情于物立足于最后阶段的调整。 静物写生的最后阶段是调整,这是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画家很难处理的阶段。这涉及画者的审美观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博览群书,多学习前辈作品的艺术表现规律,要明确自己追求什么样的画面效果,让观众从画面中看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表现意图。要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调整,在深入刻画中注意细节,更不能忽视大的整体关系,调整过程中要把影响整体画面的东西去掉。然后再根据画面的情感需要去加强塑造某些物体的部位和调整某些物与物之间的色彩关系。伟大的画家塞尚,他画静物就是为了表现物象的本质,在画面的调整中往往是删繁就简,夸张提炼,用圆柱、圆球和圆锥几何体处理画面的各种物象,力求表现出一种永恒和有秩序的情感。他在静物绘画创作中追求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