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绵竹年画产业重建发展探讨(2)
2015-05-13 01:39
导读:人才资源,是民间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为使绵竹年画后继有人,也使灾后受灾人民能尽快安居乐业,建议采取多种办法聚拢和 培训 民间艺术人才。年画
人才资源,是民间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为使绵竹年画后继有人,也使灾后受灾人民能尽快安居乐业,建议采取多种办法聚拢和
培训民间艺术人才。年画老艺人重点保护,农民工成为绵竹年画产品的中坚力。常年开展培训班,采取基地办学、联合办学、依托办学、以产带培、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培养人才。
④ 生产、制造目前绵竹年画生产主要集中在孝德镇射箭台村与遵道镇棚花村,以农户作坊式生产。还有三彩画坊、古艺轩等数十家已形成规模的民间绵竹年画生产经营实。整个年画产业缺乏统一的规模经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创建集约化经营模式,可采用公司 农户模式,统一生产管理,做大做强年画企业。同时注重塑造品牌,使价值随产业链打造而扩张和升值。
⑤ 销售、发行强大的产业链必定有完善发达的营销体系与之相支撑, 营销体系是产业链和市场与客户的纽带。要立足长远,建立稳定高效的年画营销网络,针对一级市场可采取直接营销渠道;二级市场可采取直接和间接渠道并举的办法,利用市场中间商和代理商进行销售;三级市场,采取间接渠道为主,直接渠道为辅的原则;四是促销策略。同时抓好年画节、各种文化展会营销。年画还可以旅游商品形式在酒店、各景区销售。
2. 与重建新家园结合
绵竹有孝德镇射箭台村与遵道镇棚花村两个各具特色的年画村。射箭台村800多户农户,灾前有300多户都在从事年画创作,每户月均收入可达到400元。村里还修建了绵竹年画广场。棚花村灾前年画上墙的人家已有300多户。2006年,棚花村成为全市第一个年画村。灾前村民们还开始学习刺绣年画、陶板年画、金丝年画等精品年画的制作。大灾前两村里每家墙上门上都画有年画。地震摧毁绵竹年画村,绵竹抓好全国对口支援的契机,把新家园建设成为文化主题村镇。将新家园的建设和年画生产基地联系起来,使灾民能自力更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 与旅游业结合
绵竹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距成都90KM,与三星堆为近邻,又位于大九寨环线上,具有十分优越的旅游地理优势。在社会消费结构日益向文化旅游流入的背景下,实现年画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对接,发展年画旅游。将年画旅游定位为:具体闲度假功能、参与功能的综合文化旅游产品。在灾后重建规划上,充分考虑一无所有的灾民今后的自力更生能力。新建民居建筑建议打造成为景观房地产,采用川西民居风格,即青石板的街道、板门的铺面、悬廊的二层木楼、木墙花窗小青瓦的四合院、竹丛水塘边的茅舍。未来的年画村可以采用院落出租,可以成为养老度假,还可以提供影视拍摄背景,打造影视基地。年画与有趣的民俗“拉保保”和四川民间歌舞相结合,增强游客的体验,将绵竹年画村打造成了集民俗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