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课堂中的素质教育(2)
2015-05-13 01:41
导读:例如我在教《走近贝多芬》的前一课时时,先问学生关于贝多芬他们最想知道的是些什么?学生们提了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总结为以下三个问题:
例如我在教《走近贝多芬》的前一课时时,先问学生关于贝多芬他们最想知道的是些什么?学生们提了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总结为以下三个问题:①为什么他被称为“乐圣”?②贝多芬有那些传奇的故事?③贝多芬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课后学生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在师生共同梳理和交流下,同学们了解了贝多芬贫苦的童年时代、坎坷的青年时代、孤独的老年时代,虽然两耳失聪,但他却从未停止过对音乐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人类和平的全力向往。他的交响乐《命运》、《英雄》、《田园》、《合唱》,就穿插在这中间,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贝多芬作品个性鲜明,充满激情的特点。就在学习《命运》一曲的经典片段时,同学们时而伏身倾听,时而振臂挥舞;时而圆睁双眼,时而闭目养神,此时音乐就在每个人的心里激情地流淌。同学们学得津津有味,课后还有许多学生自发学习音乐家作品。
我想,学生们自己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学习的探索,这样即丰富了音乐知识,开拓了音乐视野,又挖掘了音乐内涵,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的审美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关注课堂新生成的学习资源”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教学环节,这不仅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教师具备课堂即兴组织能力、调控能力、判断能力、和丰富的知识积累。而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在一次欣赏海浪音乐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了两遍,于是有人说了:老师,这首曲子把我们带到了辽阔的大海边,海浪层层叠叠向海边涌来,打湿了我的双脚,但是我却觉得格外的轻松和惬意……在学生们用文字语言浪漫地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后,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想象,接着试图让他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同学们通过感悟旋律进而探索到节奏和力度。随着同学们逐渐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话题层层深入,我进而又由这首曲子引导同学们了解了许多其他的世界名曲。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音乐是一种奇妙又美妙的东西,七个音符在音乐要素的变换下,随作者有意的排列,竟然能创作出这么多优美经典的旋律来,真是有趣。而让我高兴的是,现在他们在分析乐曲和歌曲时思考的更多的是音乐要告诉我们什么?我在课堂中通过运用与不运用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了曲子中的装饰符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音乐美”也是由于它们的加入而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当然,在这之后的演唱让大家再一次被自己的歌声所征服,全班的情绪高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在教学中注重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表现音乐美
所谓“表现”即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中小学阶段我认为在“表现”这项教学内容中,“演唱”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是学生表现音乐美的两种重要途径。
4.1“以情带声,以声助情”演唱教学不变的策略。有表情地歌唱是演唱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如正确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对前奏和间奏作出正确的反应,也是有表情演唱的重要保障。人说:“艺高人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