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应该说,电视剧的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有政治的、审美的、娱乐的、宣泄的、心理补偿等等方面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提升人的精神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理想完善和道德完善,净化灵魂;而要实现电视剧的这些使命。关键之一就是要坚持在创作中注入鲜明、正确的价值主张。目前,国产电视剧过度媚俗的娱乐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文章针对电视剧的娱乐化现象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电视剧;娱乐化;思考
一、早期电视剧的宣传和传播特征
电视剧,顾名思义是在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剧,它最先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我国第一部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是根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而成,它几乎与中国电视即“北京电视台”的(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后来的中央电视台)开播同时诞生,即1958年5月1日。1958年正是全国高呼“大跃进”口号的时候,由于“大跃进”鼓吹“浮夸风”、“共产风”的影响,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当时,配合党中央大力宣传的“节约粮食”、“共度难关”的精神,于是有人便在《新观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同名小说,写得非常感人,一夜之间就被改编为广播剧;紧接着,又被改编为电视剧,由试播中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仅仅播映20分钟的电视剧,却情节集中,结构紧凑,深深地打动了收看的人们。《一口菜饼子》的剧情是剧中的妹妹吃过饭拿着一块枣丝糕高兴地逗狗玩,姐姐发现后制止了妹妹,并由此引出一大段对旧社会悲苦生活的回忆……
从第一部直播电视剧的产生可以看出当时的电视剧主要是尝试用一种戏剧化的形态来阐释国家政策和理念,电视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大众消费,而是以宣传和传播为主要特征。从1958年至1966年“文革”开始,电视人相继创作了70多部电视剧,其内容大多迎合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环境主旋律,以教化人们为主导思想的创作理念使得“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塑造成为当时电视剧人物的基本表现模式,如《邱财康》《刘文学》《焦裕禄》《王杰》等电视报道剧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通俗电视剧在中国兴起。从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我国电视剧年产117集,到2003年产电视剧9000多集,且题材之丰富多彩,形式之多种多样,令人耳目一新,应接不暇。随着电视业的发展和电视机的迅速普及,电视剧逐渐成为了大众文化的重要资源。
二、我国电视剧娱乐化现状
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电视剧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娱乐性也就构成了它的天然属性;电视剧的功能从宣传和传播逐渐演变成了娱乐大众的手段。在我国,电视剧娱乐化正式开始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渴望》的播出。该片一改以往电视剧主题严肃、题材高尚的风格,以一种平民化的姿态走向大众,在获得大众认可的同时,掀起了中国电视剧的娱乐化浪潮,中国电视剧也从此正式转向了以娱乐化为主的道路。我国电视剧娱乐化现状如下:
(一)电视剧的武侠魔幻化
电脑动画发扬光大,造型技术万象更新,这二者相加的结果就是促成了国产武侠剧发生了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空前革命;于是好人变神仙,坏人成妖怪,一边是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一边是排山倒海颠倒乾坤;在置自然规律和重力法则于不顾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提升视觉效果,省略人物个性,从而让武功比拼变成了妖魔混战,让我们分不清这到底是“视觉大餐”,还是虚有其表。用电脑特技来制造视觉噱头本身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再花哨的武打招数、再神奇的特技效果都难以掩盖武侠剧言语乏味的剧情和面目可憎的人物。如之所以制作粗糙场景简陋的83版《射雕英雄传》成为一代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经典之作,凭的就是跌宕的情节和生动的表演,从而让再高超的电脑技术都无法替代。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