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肖像素描教学中的人性意识(2)
2015-07-22 02:30
导读:二、人性意识的加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 综观高校艺术与设计院校的肖像素描教学,一般还是重视学生对形体和造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那种描摹性的
二、人性意识的加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
综观高校艺术与设计院校的肖像素描教学,一般还是重视学生对形体和造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那种描摹性的长期和短期作业对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的培养见效甚微,加之这种训练方式在高中时就已经延续,在大学的学习中,这种延续并没有实质性地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还是停留在一般的水平,甚至还产生应付和敷衍的行为。而肖像素描最精粹的境界—人的精神气质的描摹上,就做得远远不够。叔本华说过:“不能认识和欣赏世上所存在的美和善的原因,除了智能不足外,便是人性卑劣的一面从中作梗”。学生的肖像表现力和对人物内在的把握上的深度缺乏,是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程度的体现,不在复杂多变的当代社会建立起道德和理性的标高,那么由此进人人性的探讨就遥不可及。历史上真正杰出的肖像画家,对人性意识的表现都是建立在对人物内在精神气质的精彩表现中。他们还具备一种品质:一种天然的对人性的探索和表现中:《蒙娜丽莎》、《达芬奇自画像》、《齐白石自画像》等经典肖像都有这样的人性意识,也只有这样,画家的精神深度和人性光芒才会感染后人,成为经典。
以此分析,肖像素描在课程设置上就要突破现有的模式。首先要加强理论鉴赏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联度;一是要把精品鉴赏课程和素描实践课程紧密结合,课程设置不要分离太远;二是在教学中可以在对传统经典素描的分析后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教师指导中注意对表现技法和任务对象的分析和解读,注意对人物精神气质的外在主要特征进行分析。要训练学生眼睛捕捉人物特征的能力,在用尽可能少的笔触下表现人物的精神特征,表现人物的内在。课程设置还应注意要敢于突破现有课程设置模式,加强素描课程的模块化建设,也就是要注意素描教学的提高不是被其他课程分割太过,要把艺术采风、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模块,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要让学生进入一个相对集中的对肖像素描的感知和情感阪依上,不因为学校管理和其他课程而千扰了这种阶段性情绪,进入一种临习和创作的情境,这样才能在这阶段起到很好的认知提高和审美提高,完成肖像素描水平的质的提升。这也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符合艺术创作过程的发生、发展和生成理论。
中国大学排名 人性意识加强对现有的师生关系的拓展也有积极的意义。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传”与“授”之间建立的是金字塔式的权力话语体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对立的统一体。对肖像素描教学而言,加强人性意识就要求教师在言传身教的时刻注重平等的、交流的关系,教师更要注意自身人格力量的师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尽量少用审视的和布道的色彩去要求学生。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社会身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