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专访节目中主持人的言语控制能力(2)
2015-09-03 01:09
导读:语言功力、话题掌控、心理状态与言语环境这四者之间互相牵制,互相影响,都在专访过程中对主持人的言语控制产生影响。专访节目主持人应该做好语言
语言功力、话题掌控、心理状态与言语环境这四者之间互相牵制,互相影响,都在专访过程中对主持人的言语控制产生影响。专访节目主持人应该做好语言功力的储备积累,面对话题则应积极分析准备,从而调试出准确恰当的心理状态,时刻依托言语环境以做好每一次专访任务。
二、专访类节目主持人言语控制存在的问题
笔者归纳专访类节目主持人言语控制存在的问题,将其分为三类:
1.言语控制理想化
主持人接到专访任务,为保证访问的顺利,总会认真分析采访对象,确立采访主题,并尽可能预先设想并排除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主持人也会根据自己的预想组织话语材料(话题分解、采访大纲等甚至更为具体的语言材料)这样一旦现场出现对话体核心的偏离,主持人会积极做出调整,消除偏离因素与其他干扰,从而确保话语流回归主题。这样的语言预设,可以为主持人消除临场的应对慌乱。但我们知道,这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言语控制。主持人现场发出话语信息,希望受访嘉宾按照自己预设的情况反馈,这种单向控制尽管往往能够得到满足,但也有很多此类情况遭到受访嘉宾的不合作回馈。比如在《面对面》王志对易中天的专访中就有多次主持人言语控制理想化的表现,比如:
王志:我们走进这个房子里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们这里是富人住的地方。
易中天:不是。我楼下有住着出租车司机呢。这个房子刚开始的时候价位并不高。
王志:但是现在易老师在人们的心目中间,你已经属于有钱人的行列了。
易中天:什么叫有钱,多少钱叫有钱,其实比我有钱的多了去了。一个教书匠凭着自己劳动,挣了一点钱,怎么就撑破了新闻界的眼皮儿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王志:但是银行里存折数字的变化你晚上睡的好吗?
易中天:这有什么睡觉不好的,我根本不知道它在怎么变。
一个城市对外界是否关注、关注范围如何,受其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广州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放性,加上境外几大卫视落地珠三角开拓了广州人的视野,因此,广州居民对外地信息的接收心态更加开放。秉承这种开放的传统,广州电视台的新闻不仅专注做好本地的新闻资讯,而且报道触角伸展到全国大中城市,并开辟专门的国际新闻板块。对重大事件,还有选择地主动出击:从武汉中山舰打捞、香港回归、东南亚海啸、“嫦娥奔月”和2008年的雪灾,都不同程度地通过报道角度的广州化收到奇效。
譬如广州人务实,《广州电视新闻》对党的十七大的开幕报道就不照本宣科,而是选择改革开放、社会建设、民生、“一国两制”等广州市民关心的几个大问题分项读解,并恰如其分地插入本地新闻资料画面与会议同期声混合表现;会议期间还采用系列报道的形式,采访本地专家、联系本地案例,每天解说一个重点,将枯燥的抽象概括,转化为新鲜的、易于感知的形象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