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口生”时装画技法教学(2)
2015-09-07 01:01
导读:五、“厚”与“薄” 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将一本本厚厚的理论知识书吃透,再掌握各种技法实践,变成自己的内在知识,
五、“厚”与“薄”
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将一本本厚厚的理论知识书吃透,再掌握各种技法实践,变成自己的内在知识,使厚变薄,愈是深奥的知识愈要用浅近的方法把知识技巧传授给学生。所谓“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如绘制薄纱服装面料的质感,教师就应该先查阅相关技法资料,然后逐一对水粉、水彩、彩铅、色粉等材料进行实践,掌握各种技法并总结要领,讲课时示范给学生并让他们自己实践比较,最后决定采用哪种材料绘制时装画。
六、“内”与“外”
时装画技法教材通常是由一位或两位作者编著,技法上肯定有拿手的也有表现不足的,先讲授教材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基本技法后,不能一味停留于本内,而应延伸到本外,我们应先习百家之长于一身,再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讲授给学生,内外结合,知识才算完全。同时传授知识也不能单纯游离于本外,而要回归于本内,使本外为本内服务,知识才算完美。
七、“乱”与“齐”
把时装画理论讲授给学生时要保持课堂的静和齐,讲到有趣的知识点或特殊技巧时,课堂出现乱说话,不能视为乱,此时要把学生当朋友,把讲课当作讨论,让课堂成为互动课堂。如讲授纸贴时装画技法时对纸进行熏、烧、烙的加工处理。经烙或烟熏过的纸,会产生不规则的烧烙痕迹,再分类组合贴到画面上的时装画给人以残缺美,学生会说出很多种方法,如用打火机一点点烤、用纸靠近火炉、把石头烧热再放到纸上等,都可以制作出烧黄的效果,此时不是乱而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应鼓励学生的各种创意。课堂上呈现平静的齐,不能看作齐,实则是学生智力停滞的可怕之乱,这样往往一个班的学生作业都不会出现佳作。
大学排名 八、“短”与“长”
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经历、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对学生之短处,不能盯在短字上,要从短中寻长处。而对学生的长处,亦不能停留在长字上,要从长中查短处。如有的学生色彩用得漂亮,有的款式创意好,有的人体画得好,有的面料质感表现得好。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应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指导学生的不足并示范给他们。
九、“多”与“少”
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或漫天飞的作业,并非多多益善,其实学生领会进去的甚少。教学中点拨式地讲,少并非不利,其实学生装进去的颇多。艺术系学生相对活跃、松散,不喜欢过于常规的教学模式,讲得过多,学生就会被常规套住而限制构思,因此教师讲解要以够用为度,多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的作品才能各具特色。如面料知识不能只讲,要有实物,学生才能有兴趣,因此有特点的面料要讲得详细、透彻,同类的、特点不明显的少讲或不讲,注重兴趣教学。在作业方面,基础技法的作业一定要多让学生练习,至少8—10张不同质感的技法表现;而时装画创作有两张精细的、成系列的作业就可以。
总之,时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