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放到迷茫——中国流行歌曲20年(3)
2015-09-16 01:20
导读:伴随着这一统一化进程,中国自己的造星运动隆重开幕。1992年,唱着甜歌的甜妹子杨钰莹通过中央电视台一举倾国,成为大陆第一位自制偶像。随之
伴随着这一统一化进程,中国自己的造星运动隆重开幕。1992年,唱着甜歌的甜妹子杨钰莹通过中央电视台一举倾国,成为大陆第一位自制偶像。随之,中国出现第三次新人辈出场景:上电视、拍MTV,推歌打榜,文字轰炸。潮流,潮流。歌曲越来越多,歌手越来越多,彼此间越来越相象。同期,摇滚乐唱片准许出版,一直埋没在地下的摇滚乐开始全面出头,摇滚不再是崔健一人,摇滚不再是禁忌,男人可以留长发,长发可以上招贴。《无地自容》的黑豹火了,《梦回唐朝》的唐朝火了,新音乐的春天的张楚、窦唯、何勇火了。铁杆摇滚乐迷像沙漠中渴求水源一样渴求着、寻找着摇滚乐。但当各路知名乐队和更多不知名的乐队成批成批浮出地面,摇滚乐迷不再狂热了,摇滚乐迷开始深深地失望:摇滚乐不是卖着愤怒,便是卖着青春期的躁动(多简单!),大家都太想快快成名。随着中国全面进入市场,意识形态的对立局面被消解。潮流,潮流。摇滚乐的潮流也一拨连着一拨,随着世界整齐地左转、右转,齐步走,然后金属了,然后另类了,然后朋克了。
1992年,《小芳》,知识青年和假知识青年在怀旧。
1993年,《涛声依旧》: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1994年,《同桌的你》,大学生未老先衰,感伤而回忆。
1995年,《艳阳天》,摇滚乐像花朵缩进琥珀里,怀想;《露天电影院》念起童年景色不再。
1996年,……
1997年,《心太软》:OH,算了吧,就这么散了吧。
与这几首最流行的歌曲相伴,是青藏题材的长盛不衰,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呼唤:《回到拉萨》、《阿姐鼓》、《青藏高原》、《央金玛》、《雪域光芒》;是俗歌的连连成功,好像在城市的变幻中稳固着不变的旧色彩,接续着“西北风”和“囚歌”的余绪:《大中国》、《纤夫的爱》、《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九月九的酒》、《大花轿》、《好汉歌》。在感伤怀旧、西藏情怀和大旧大俗的后面,则是整个的快速变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整体上看,城市情歌的泛滥已使流行歌变得腻味,北京乐队的全面露脸已使摇滚乐的号召力彻底瓦解。这不再是一个短缺的时代,同时也不再是一个因为压力而产生表达激情的时代。流行音乐的低潮随之到来并延续到1998年。思想和情感禁区的不复存在,使表达真正成为一个。中国流行音乐终于露出初级、幼稚和虚弱的真相,这时我们发现,新的、城市的、丰富的、切身的生活,竟然还没有得到多少真正的表达。业已存在的唱片商在狭隘的商业追求中老化,千篇一律的爱情只是一些虚假的套词,摇滚的反抗只是一些口号和大话,空洞、浅薄而老套,它们是“我们的生活比蜜甜”的另一面的虚拟。
过去是政治的一统天下,现在是商业的一统天下。
你已有多久没有听到刺痛你心肺的歌?
迷惘。但迷惘只是暂时。只要有生活,就会有生活的感受,就会有表达感受的歌。民间的多种音乐型态已经发生,民间创作人士的遍地滋生已经成现实。你看过个人网页吗?你听过小样和自磁带吗?你读过乐友之间交流的自办杂志吗?你知道你们那个城市的乐队和演出吗?如果你没有听到丰富的声音,那么你听。
而丰富的声音这20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生长,最近一年的生长是:朴树、尹吾、清醒、花儿、胡吗个、《盘王之女》、《无能的力量》……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如果这些声音还不能让你满足,那也是这20年给你的馈赠,你遗憾了,你开阔了,你自由了,你有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