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鸦片战争开始至二十世纪初,欧美列强冲破大清帝国薄弱的海禁,其对中国的殖民扩张行为一发不可收拾,而进入中国内部实际上是从想像界走向现实界,于是发现许多真实景况(相对于想像当然丑陋)。再加上中国国内对基督徒的敌视(教案和义和团事件),以及到美国去的移民(华工或"苦力")对美国经济与就业问题带来的冲击,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转向"蔑视期"。于是,未被同化的异教徒、堂会兴风作浪的流泯恶棍、由黄祸观念而臆想的再度侵略的游牧部落等刻板形象,开始出现在通俗文学作品当中。甚至在弗兰克?诺里斯(Frank Norris)、罗伯特?钱伯斯(Robert W. Chambers)、杰克?伦敦(Jack London)等作家笔下,华人也以负面形象出现而遭到批判;除了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小说,某些揭发社会顽疾(华人移民作为社会黑暗面)的新闻小说、虚构描写华人入侵的小说等相继出现,共同构成排华小说系列。
布勒特?哈特(Bret Harte)的著名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