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尔肯的钢琴音乐创作特征(2)
2016-03-22 01:28
导读:2.标题性与模仿性 阿尔肯是一位具有个人原创力的音乐家。他对巴赫、贝多芬、肖邦等大师的敬仰体现在对他们的音乐的吸收与融合上,再直接反映到其
2.标题性与模仿性
阿尔肯是一位具有个人原创力的音乐家。他对巴赫、贝多芬、肖邦等大师的敬仰体现在对他们的音乐的吸收与融合上,再直接反映到其创作中。他的音乐有其个人独特的音乐语言。在音乐的表现上给予后人启发,他就像先知,预告了未来创作的方向。而阿尔肯在钢琴技巧与标题性的拓展上,其成就不亚于李斯特,例如:作品标号63的大奏鸣曲《素描》,其标题为《人生的四个阶段》,以音乐描绘人一生中四个阶段:第一乐章诙谐曲,描述人在二十岁的生命:第二乐章描写三十岁的情景;第三乐章慢板描述四十岁的经历;第四乐章极缓慢,描述五十岁的心境。乐章的速度随著年岁的增长愈趋缓慢,最后归於终寂。十九世纪后半叶是一个无限发展新音响的时代,作曲家们不遗余力地去开发新的音色与声音。阿尔肯在作品中常运用模仿自然的音乐语言,如作品之四十五,用钢琴模仿边鼓的效果;作品六十:模仿蟋蟀的叫声;作品六十一,模仿火车的声音。其节奏中也充满着不规则的手法,如作品三十二:有五拍的乐曲,也有七拍的乐曲。这些都预示了早期现代音乐的走向。作品七十六是分别给左手,右手及双手写作的练习曲。为19世纪末俄罗斯神秘主义大师斯克里亚宾,法国印象主义大师拉威尔及戈多夫斯基等人写作左手钢琴音乐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灵感。
3.回归性与哲理性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大多数都热衷于炫技的表现,对技术的追求使得对音乐本质的要求变得更低。在这方面阿尔肯晚期开始极力避免走伤感的沙龙音乐的极端,也开始避免毫无意义的炫技的极端,他认识到风格和技巧主要取决于音乐的内容,更多的注重音乐本质的表现和通过音乐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像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兼演奏家如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都开始返璞归真,抛弃多余的装饰和炫技回归到真诚理性的钢琴音乐中来。阿尔肯又将复杂的炫技和理性相结合。技巧创新不纯粹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得到最符合音乐表情设计的音乐语汇,所以尽力将音乐形象化,使得作品富有
戏剧性。他没有深刻的民族主义情节影响而产生像肖邦的波罗乃兹、李斯特的匈牙利舞曲等不朽的作品,但仍然可以在他的钢琴音乐中感受到真挚而热烈的艺术思想,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