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设计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2016-05-06 01:03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浅论设计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 :审美意识控制着设计师的思维能力,所以提高审美意识是
摘要 :审美意识控制着设计师的思维能力,所以提高审美意识是提升或保持创作能力的好方法。在设计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审美意识修养越深厚,创造力就越强,只有文化与智慧的不断补给,创造力才会源源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关键词 :设计教育 审美意识 设计素养
现代设计教育是21世纪的高智能与高情感的双轨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能力,加强对他们的审美意识、个人品格及情感的教育,设计作品直接体现了设计师对美的理解和趣味导向,反映了设计师的综合艺术修养。所以在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使学生掌握
美学原理、美学规律和美的造型能力外,审美意识素质和艺术品位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其中除了一定的直接灌输教育以外,还需要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影响和熏陶。
作为一个未来的设计师及真正的设计创造主体,必须具有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因为意识总是在控制着我们的思维能力,而人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组成的。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文学创作,都要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我们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在借助于科学理论去发挥逻辑思维的同时,还要借助于艺术发展形象思维,只有文理渗透才有利于开拓新路,换句话说,只有打破学科界限,才能培养出综合型人才。众所周知,达·芬奇不仅在绘画方面有惊人的成就,他在
数学、
力学、工程学方面也有重大贡献。包罗丁是著名的
化学家,他又是一位闻名的作曲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文理渗透的巨著,作者如果没有文理两方面的知识,就写不出这部巨作。因此在培养高校创新型的设计人才理念上,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意义重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一、审美构筑设计意识
只有具有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的设计师,才能成为一个有社会价值的设计师。有人曾研究,这主要经历在第一阶段,这阶段是构筑设计审美意识的重要阶段,基础打好了,对学生未来的设计之路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审美培养设计兴趣
卢梭曾说:只要有热心和才能,就能养成一种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在进行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首先,加强对本专业的鉴赏力,提高学生的眼力,比如,结合正在进行的专业课程,收集大量的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精心安排学生作业内容,有意订做一些与其他艺术门类有关的题目。如设计与音乐:1.平面构成作业安排,将轻音乐的基本元素加以重新组合,在平面的纸上,利用视觉造型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进行编排,去寻找音乐的新感受和表现方法,将听觉艺术转换为视觉艺术传达出来;2.在色彩构成课的作业里,选出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乐器的乐曲,要求学生们通过对乐曲、乐章的情感把握,用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通过平面的视觉准确传达出来。在其间,专门安排时间赏析当代艺术与设计中关于音乐的抽象性形成的理论及影响,还有其代表人物(克利和康定斯基)及作品特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与
艺术设计的关系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掌握提高审美意识的学习方法。在视觉创意中,逐渐由被动变主动,将各种艺术形式与设计结合,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能将其他门类(历史、文学、自然学科)及原理结合到设计中,艺术形式就不会再单一乏味,设计思维就不会枯竭。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审美激发想象力
创造的灵感来源于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世界上什么东西最能引起人们的想象力?是
美术,是音乐,是艺术。中国画传统技法有“虚实相生,无画处均成妙境”的说法,德国著名的包豪斯学校的构成课中,有图的转换的设计,埃舍尔的矛盾空间也是亦然。留下的空间是留给欣赏者想象的余地,成功地启发想象的形象,创造性地去填充空白,达到“无形胜有形”“笔不到意到”“形不连神连”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