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特点(2)
2016-05-18 01:03
导读:2.涉及不同歌曲领域 施光南的歌曲创作不但风格各异,而且涉及领域也非常广泛。例如他创作的 电影 《当代人》插曲《年轻的心》,故事片《幽灵》插曲
2.涉及不同歌曲领域
施光南的歌曲创作不但风格各异,而且涉及领域也非常广泛。例如他创作的
电影《当代人》插曲《年轻的心》,故事片《幽灵》插曲《摘一束玫瑰花送给你》。另外,他还创作了《伤逝》(1981年)和《屈原》(1990)两部歌剧。这两部歌剧对我国新时期的民族歌剧走民族化的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中国歌剧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先生小说《伤逝》在作曲家手中变成了一部凄婉动人的恋歌。其中《一抹夕阳》《风萧瑟》《她夺走了我的心》成为许多专业演员、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在校师生演唱会的必唱曲目;在儿童歌曲领域有《我爱妈妈的眼睛》,通过儿童的视角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裁广泛
作品体裁包括抒情性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多情的土地》等;圆舞曲风格的歌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颂歌风格《周总理,你在哪里?》;诙谐风格《晒太阳》;进行曲风格《年轻的心》,具体说这首歌应是进行曲与轻音乐节奏混合的方式,歌曲形式新颖、富有新意,体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风格;摇篮曲风格《摇篮曲》。这些不同体裁的歌曲,充分反映了一位作曲家驾驭各种体裁的创作能力。 三、歌曲创作特点
1.歌曲的抒情性
纵观施光南创作的歌曲,抒情性是他最大的特点,也是他最擅长的。这些歌曲通常旋律流畅、优美,节奏徐缓、悠长,长于抒情且较为细腻的强弱变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祝酒歌》,全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两段词,歌曲第一句“美酒啊飘香……歌声飞”,同度起落,旋律舒展、流畅,字少音多,浸着喜悦之情似是开始娓娓诉说,紧接着“朋友啊……”一个八度上行像人们高举酒杯,落音在“re”上,感情的闸门进一步打开,“胜利的……幸福泪”,回忆往昔看今朝禁不住热泪盈眶,“泪”回到主音,完成情感的第一次倾诉。下面是活泼同度反复“来来来来……”三度跳进的音调,表达了人们无比畅快的心情,“舒心……醉”五度的提高,加强了喜悦的程度,落音在属音上,也预示着这种激动的心情未能抒发尽兴,于是第二段重又吟唱。第二部分直接从高八度的主音开始,中间更不失活泼音调、音乐的力度越来越强直至达到高潮。最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充分表达了亿万民众对四化建设的热情,又尽显了人民对美好前途的无限信心。此类抒情性的歌曲还有《多情的土地》《我的祖国妈妈》等,都饱含着作曲家无限的深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歌曲的民族性
施光南创作歌曲之所以受到群众欢迎,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内在抒情心理的艺术精神中融入了民族化的音乐语音和舒展节奏,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马思聪曾说过:“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的作曲家,除了个人的风格特色之外,极其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①施光南坚持不懈地对民族风格的追求,创造性地结合西洋作曲技法,探索出一条民族化的创新道路。他曾指出,要吸收和运用民间音乐的养料,在创作中应该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要大量、深入、认真地学习民间音乐,吸收传统的精华,化为自己的血肉,把民间音乐的神韵强化在自己的精神里。②《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一首浓郁的民族特征的歌曲,它熔南北音乐为一炉:第一句“我们的家乡……”首句的五度及随后的甩腔都有梆子腔的特色,而紧接着“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