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特点

2016-05-18 01:03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谈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特点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 :施光南在歌曲创作中,注重内容取材紧扣时代脉搏,反映
摘要 :施光南在歌曲创作中,注重内容取材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旋律,擅长多侧面的情感表达;注重创作风格、领域及体裁的多样性,适合多种演唱风格,涉及不同歌曲领域;注重歌曲的抒情性、民族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 :施光南 歌曲 创作 特点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整整影响了两代人,有些歌曲至今仍久唱不衰,感人至深。他的歌曲究竟魅力何在?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人们在普遍研究他的歌曲创作时,仅仅限于几首歌曲的探讨,本文试就其整体创作特点作一概括性论述。
  
  一、施光南歌曲创作内容的取材
  
  1.施光南歌曲创作内容取材的最大特点是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旋律
  一首歌曲,只有与时代结合起来,反映时代的呼声,体现大众的心声,才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即使时过境迁,只要回顾历史,那熟悉的旋律总能把人们带回熟悉的岁月。这也是他作品生命力、影响力、感染力之所在。具有代表性的是《祝酒歌》,这首歌曲创作于“文革”结束。歌曲以中国最传统的喜悦表达方式——祝酒展开,旋律抒情优美,充满热情又不失活泼。充分表达了当时民众鼓足干劲、力奔四化的喜悦之情和对未来美好前程的无比信心!歌曲一经歌唱家李光曦富有激情的演唱,立刻传遍了大江南北。施光南是从“文革”中走出来的知识分子,有着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无限向往与渴望。深切的体会、激情的涌动使这位作曲家写出了激励无数中华儿女斗志昂扬的歌曲!时代的音符总能给时代带来力量、带来激情和无以比拟的动力!类似反映时代、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歌曲还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高举亚运会的火炬》《周总理,你在哪里?》。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施光南歌曲内容取材的第二个特点是多侧面的情感表达
  作曲家的情感是丰富的,施光南更是如此。在他创作的歌曲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主要情感表达:一是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此类歌曲主要有《我的祖国妈妈》《把心儿贴着祖国》《多情的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黄土根》《家乡有棵相思柳》等。作曲家对祖国、对家乡、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热爱祖国、热爱土地、热爱家乡,这样的情感是丰富、广袤的,同时又是抽象无形的。例如《多情的土地》,作曲家的歌词选择饱含深情,具体到翔实的、再熟悉不过的大地、田野、树木、花草、路径、洋槐、泥土等等,使情感有了最真实的依托。爱是无形的,表达爱就具体了,作曲家把对祖国的爱渗透到了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深情厚意,让人感怀。二是表达渴望和平友谊、祖国统一的情感。表现和平友谊的歌曲有《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和《当牛皮鼓敲响的时候》,前者真挚地表达了亚洲各国健儿齐聚北京,老友会新友的喜悦之情,后者则热情委婉地抒发了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渴望祖国统一的歌曲有《台湾当归谣》和《蝴蝶从台湾岛飞来》。前者以平实、舒缓的音调,借当归喻“当归”,表现渴望台湾回归的心情;后者采用二声部(人声与口哨相互模进),更丰富地表现了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三是表达母爱的歌曲,如《母亲》《我爱妈妈的眼睛》等。四是赞美老师的歌曲,如《忘不了你那一片深情》等。这些歌曲,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作曲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对不同情感的不同表达。
  
  二、施光南歌曲创作风格、领域及体裁的多样性
  
  1.适合多种演唱风格
  施光南创作的歌曲涵盖了美声、民族、通俗及少数民族风格。美声风格的作品有《我的祖国妈妈》《把心儿贴着祖国》等,同时还有一首无论从作曲手法还是从演唱技巧来说都堪称典范之作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林中小鸟》。民族风格代表作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通俗风格的歌曲有《年轻的心》《假日之歌》等。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同当代许多著名的作曲家相比,施光南的歌曲风格更趋多样化,这也是许多作曲家无法超越的。
上一篇:有关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