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儿歌的音乐性与学龄前儿童的发展

2016-06-14 01:01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谈儿歌的音乐性与学龄前儿童的发展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儿歌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韵律,形成了儿歌的音乐性
摘要:儿歌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韵律,形成了儿歌的音乐性。儿歌的音乐性,可以促进学龄前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在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感知、陶冶性情、开启心智,以及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方面,能够起到其他文学艺术作品所起不到的作用。

关键词:儿歌 节奏 韵律 音乐性 学龄前儿童
  
  一
  
  儿歌,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是“专供低幼儿童吟唱的一种简短诗歌”。儿歌起源很早,它源自民间,是民间歌谣的一个分支。在古代,儿歌被称作童谣,也叫“孺子歌”“小儿语”,是长期流传于儿童间的一种用韵语创作的、无音乐相伴的口头短歌。直到“五四”以后,“儿歌”一词才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固定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儿歌作品中,只有一小部分属于传统儿歌,它就是流传于民间的儿童歌谣;而其他大部分作品则是现代成人作者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洁的韵语。
  由于儿歌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识字不多的学龄前儿童,所以,它是一种以听觉为主要感知特点的语言艺术。这一是因为儿歌在本质上是与吟诵相联系的,所以它就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性;二是由于儿歌只有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才便于孩子记忆和背诵,才能使孩子更早地接受音乐美的熏陶,所以,儿歌在创作的时候就非常注重音韵的谐美、动听。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曾讲过一件趣事。有一次,她正给孩子诵读儿歌。当读到“金咕噜棒,银咕噜棒,爷爷打板——”时,就立刻停住了,但是孩子们却马上准确地接上“奶奶唱”三个字来。当冰心问他们如果改成“奶奶念”可不可以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顺口”。冰心为此感到惊诧,为什么根本不懂音韵的孩子却能够如此准确地选用“唱”字呢?原来,孩子们从小就习惯了汉语发音,对于音韵的和谐有着一种直觉的向往,那么,从听觉的直感出发,他们觉得与“棒”字韵母相同的“唱”字读起来既顺口,又响亮,所以,他们便认为这个字是对的。而这种对于音韵和谐的直觉的向往,就是学龄前儿童音乐性的萌芽。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
  
  (一)儿歌的音乐性可以培养学龄前儿童对音乐的感知
  德国当代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源泉。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孩子的节奏感。而优秀的儿歌作品往往都是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充满了音乐性的优美的文字。所以,儿歌这种诉诸孩子听觉的文学样式,就是通过“好听”这个途径来实现儿歌对于儿童音乐能力的唤醒的。
  如陕西儿歌《排排坐》,就是一首节奏感非常鲜明的儿歌。
  排排坐, ×××︳
  吃果果, ×××︳
  你一个, ×××︳
  我一个, ×××︳
  妹妹睡了留一个。 ××××︳×××︳
  在这首儿歌中,有规律地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音节,音节构成诗句,诗句因为停顿而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节拍。一般说来,三字句停顿两次为两拍,五字句停顿三次为三拍,七字句停顿四次为四拍。由于不同节拍停顿的错落变化,念唱起来,儿歌就具有了鲜明的节奏。
  儿歌同时又是押韵的,押韵的目的是使音韵和谐,充满韵律,增强音乐性。
  刘饶民的儿歌《春雨》,则是一首韵律很优美的儿歌。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
  我要发芽。” ××××︳
  梨树说:“下吧,下吧,×××︳××××︳
  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
  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
  我要种瓜。” ××××︳
  
  滴答,滴答,××××︳
上一篇:对人物速写写生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