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我国文化部门的观念转型与肩

2016-07-22 01:12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我国文化部门的观念转型与肩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西部的大开发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这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西部的大开发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开始的资源开发,经济开发,到现在的文化开发,人们已经渐渐地意识到了这一宏伟工程的复杂性,应该说,人们的观念正在日趋成熟。但是,事情恐怕比预想的还要复杂。这是因为现在所谓的开发,基本上还处于西部汉族地区的开发,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展开,因民族间文化差异而引发的民族问题,将会逐渐显现出来。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是否得当,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西部大开发的进程。现代化是无可抗拒的,因为它最大限度地解放了人类自身,但现代化同时又是一柄双刃剑,她在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在同化着人类,使你在巨大的经济诱惑面前,不知不觉地丧失掉自我,丧失掉人之为人的最可贵的一面——人类自己的精神家园。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今天我们所狂热追求的所谓“全球化”、“现代化”,事实上已经包含有许多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因子。我们的对手在宣传“全球化”的过程中,使用的是地地道道的西方标准,他们所希望的“全球化”,实际上就是美国化。如果我们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不加选择地追赶这种“全球化”,最后只能像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去追逐一个财大气粗的富翁,永远不可能得到人家的正眼。当然,与国际接轨尽管会给我们带来许多风险,但它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所以现在我们所能考虑的不是是否与国际接轨,而是怎样与国际接轨,才能在世界文化合流的大潮中独立潮头?怎样才能在茫茫人海中不丧失掉自我,并以独具品味的文化贡献,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现在有许多少数民族已经寻找到了与世界接轨的资格,如藏族挖掘出了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纳西族保存下了人类环保史上的经典之作丽江古城,侗族创造了美丽的风雨桥、鼓楼以及多重部“打歌”,赢得了国际文化界的赞誉……,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我们56个民族是否都意识到了整理自己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呢?一个民族要想被世界接纳,就必须具有自己的主体性,这个主体性不是强打精神装出来的,他必须有自己的干货。因此,作为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工作者,必须经常检点自己的文化行囊,看看哪些是“入世”的资本,要妥善保留,发扬光大,哪些已经成为前进中的累赘,必须抛弃。哪些还需要继续挖掘。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西部大开发这一宏伟工程的软件,政府文化部门,肩负的历史使命相当沉重。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更新观念:我国文化工作者在西部大开发过程

必须解决的几个观念上的问题

上层建筑永远服务于经济基础,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作为一地的文化部门,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如何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这是每位文化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就文化工作而言,我是个绝对的外行,但我想,伴随着大规模的经济开发,我们的文化部门的许多传统观念恐怕面临着一个更新的问题。

1,树立西域中心说观念。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域外文明都是通过西域传入内陆的,但人们在谈到西域时,更多的是隔膜,因为中原中心说一直在无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故而人们很少愿意生活在西域。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西部开发的历程。我们在做宣传工作时,应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大中国的观念。事实上也是这样,从地理的角度看,兰州、西安甚至重庆才是中国的中心,乌鲁木齐才是亚洲的中心。西部与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在地理位置上是最近的。这种中心与边缘观念的改变,再加之西域文明史的宣传,无形中就会拉近人们与西域的距离,减轻创业者心理方面的重负。

2,更新我们的资源观念。中国是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尽管只占到全国人口的12%,但其所占土地面积却高达62·5%。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些兄弟民族绝大多数生活在祖国边疆,特别是西部边陲。那里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实施及时开发,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从整体上增强国力,使我国尽早跻身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但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资源的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西部所处地理位置是古代风水思想上所谓的“上风上水”,如果盲目开发,不但会造成资源方面的浪费,同时也会因环境的破坏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生态平衡。因此,从长远角度计,在地力资源的开发上应慎之又慎,许多处于可开发与可不开发的自然资源,尽可能不开发。以往,人们一提到资源,想到的首先就是石油、天然气、土地或矿山,这些大自然的恩赐固然是资源,但被人们称之为穷山恶水的原始山野,充满传说故事的龙潭虎穴,历史悠久的古老宅院,赏心悦目的民间歌舞,隆重盛大的民俗节日,琳琅满目的传统工艺,又何尝不是一种可资开发的潜在资源呢?与有形资源相比,这种无形的文化资源可能更具潜能,只要我们认真保护,科学开发,这里将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这方面的开发上,丽江、中甸、三江、石林都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甜头,有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但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有的还登堂入室走进世界艺术殿堂,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已初现端倪。但也有一些地方因为不懂传统文化不可恢复的特点,拆真造假,破坏了本属于自己的文化资源,这些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上一篇:浅析当前文艺理论建设中的几种学术意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