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疆当代国画人物画的艺术特点(2)
2016-07-23 01:03
导读:中国画强调和突出画面色调的倾向性,或强烈、或淡雅、或深沉、或艳丽,都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向来加以强化。新疆画家在利用少数民族对暖色调的偏爱
中国画强调和突出画面色调的倾向性,或强烈、或淡雅、或深沉、或艳丽,都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向来加以强化。新疆画家在利用少数民族对暖色调的偏爱上,很多作品都是在一种鲜明的色调搭配关系上,找出于绘画风格相一致的契合点。从画家吴奇峰的作品《大漠女儿》使用暖黄色基调中,我们就可以解读到这种情调。前景衣着艳丽的五位维族小女孩,在金秋胡杨树下显现出一种恬静美好的童年时光。给观者以幸福、舒逸的视觉享受与心灵愉悦。
以主导色能形成画面大的色彩倾向,点缀色虽然面积小,却往往能成为画面的色彩中心,起到画面的点睛妙处。例如画家李灼的《金秋时节》,在大面积的墨色处点缀一小块金黄色的南瓜,顿时会显现出生机。
新疆国画人物画家往往在画面构成形式上,喜欢用几个大的色块关系来区分画面构图,达到一种构成关系。例如康书增在《红柳滩》中,就大胆地用两种色彩将画面一分为二,使近景与远景有所区分,达到空间感。画面中色彩自然和谐却又远非自然的色彩,朱砂和岱赭、大红色和翠绿色强烈的对比,白色在中间做适当的调和,使整个画面色彩感强烈又不失和谐,他将自己的主观想法、和情感融入到色彩当中,他的色彩已经远远超出了客观光色规律,而赋予了想象、激情和生命。
国画人物画设色时,色彩缺少对比的时候就会显的单调没生气,而太强烈又感到生硬唐突。所以运用这一语言要根据画面的内容与形式的需要,色彩不必强调光影对实体的作用,不过分渲染体积感。在单纯平面中求丰富,统一中求变化。恰到好处的应用装饰性色彩,才能充分展现其迷人的魅力。
三、少数民族题材的运用
我们常说一幅作品的好坏,绘画题材是其中的重要元素。新疆当代国画人物画家就充分的利用了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来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新疆当代国画人物画家对于新疆各民族的人物形象、精神气质及服饰、用具、建筑、家畜充满了兴趣,通过精细入微的刻画,以表现天山南北各民族生产生活场景,作品具有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在风格上又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这对新疆当代国画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新疆艺术个性的生成离不开新疆特定的山川造化、文化滋养。多样性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各异的绘画风格,同时也发展和繁荣了新疆国画人物画。新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并且处于东西方文化汇聚处。对西域艺术而言,西域文化不仅仅是其生产的背景,艺术本身充满文化意味,无论从时间流变进程看,还是从空间拓展视角着眼,二者都在反映一种同一性关系。
新疆自古以来就有 “歌舞之乡”的美称。居住在这里的很多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这些都已成为新疆国画人物画创作的重要题材。新疆歌舞以动听优美的
音乐,绚丽多姿的
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而各民族的歌舞艺术则具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