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豫剧各行当的演唱艺术(2)
2016-08-01 01:00
导读:三、净行唱腔 黑头、大花脸、二花脸都属于净行。黑头一般是表现刚正不阿的正面人物的,脸上画着脸谱。从发声方法上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常用“虎音
三、净行唱腔
黑头、大花脸、二花脸都属于净行。黑头一般是表现刚正不阿的正面人物的,脸上画着脸谱。从发声方法上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常用“虎音”——喉头放下并且颤动,以胸腔共鸣为主的“堂音”。大多是在大本嗓的基础上加“虎音”,也有的在二本嗓的基础上加“虎音”,还有一种是带“虎音”的“大夹本音”。在吐字上也很讲究气口和喷口。传统的河南梆子在扮演黑头的唱段中还有用到“讴声”的,即在一个唱段的第一句后翻高八度用假声拖腔。扮演黑头的代表人物是有“黑脸王”之称的李斯忠,由他扮演的包公最为著名。他嗓音醇厚,演唱方法是以大本嗓为主,并且运用了黑头所特有的“嗡呜”之声。在吐字上有偷、闪、顶、叠等技巧,使他在演唱几十句的[垛子板]时像是一气呵成。在发声上多用大本嗓或大夹本音,并加以粗犷的“炸音”和“沙声”,追求声大、气粗、喷吐、火爆的声音效果。
四、丑行唱腔
三花脸,即丑行,多扮演滑稽、搞笑的角色,也有阴险、狡猾、贪婪的角色。在声音的运用上比较自由,可模仿其它各个行当的唱腔。也有借鉴了其它剧种的演唱技巧的。如丑行演员董有道就将河南越调、二夹弦的演唱方法糅进自己的唱腔当中,演唱不失豫剧的风格韵味,唱腔更加富于变化。丑行演员的基本发声大多以二本嗓为主,也有用大本腔的,吐字讲究字清板稳、音韵自如,表演中常在嘴皮子上见功夫。善用花腔。气息的运用上常用偷气、闪气;行腔多用跳音、滑音等等丰富的技巧表现风趣、滑稽的人物形象。
豫剧的每个行当在演唱技巧上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同一行当的不同演员在演唱细节的处理上也各有韵味,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唱腔流派。多种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使各个角色行当有着丰富、变化的声音色彩。豫剧各行当的划分和其它剧种类似,但在演唱技巧上,每个角色行当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演员的唱腔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因此构成了豫剧唱腔特色的重要因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