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给国产动画剧本的一点建议(1)

2016-08-08 01:00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给国产动画剧本的一点建议(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内容摘要:文章分析了国产动画剧本的现状,国外可借鉴的经验
内容摘要:文章分析了国产动画剧本的现状,国外可借鉴的经验。从市场定位、交流合作及题材开拓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动画产业可采取的对策。   关 键 词:动画 剧本 产业
  
  动画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由于国家一系列政策推动,我国的动画产业踏上了蓬勃的复兴之路。它曾经辉煌过,创作出一批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画片,且在国际获过大奖,但是1988年之后几乎停滞了20年。其中原因很多,在深刻反思之后,国内同仁已经达成共识,认为目前制约国产动画发展的三大因素是剧本、造型和产业链。在此,笔者就国产动画剧本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国产动画剧本现状
  
  目前国产动画剧本最大的问题是题材陈旧、局限,说教意味较浓。动画剧本的创作者常常将受众当成幼稚的孩子,选材往往集中在有限的古代神话故事或者是凭空想象的宇宙世界里,比如《西游记》就被反复改编,其叙述方式也是教育意义大过娱乐意义,容易使部分受众产生逆反心理。我们的动画创作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学龄前儿童身上,具有消费能力的青年人更应该是我们的关注对象。从日本新秦株式会社子公司上海新秦商务咨询有限公司①在网上进行的动画消费者模拟调查的结果看, 在我国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人群中, 面对“空闲时是不是喜欢看动画”这一问题时, 收入越高选择“非常喜欢”的人也越多;在月收入达到6000 元以上的富裕层中达到了24.3%。忽视这一消费群体实在是令人惋惜。况且如今的少年儿童心理成熟的程度可能已经超出我们想象了。例如,在中学生当中已经比较普遍的恋爱现象,在国内影视作品中偶有涉及,其表达也是含蓄的,而且最后往往转化成友情,各自为了学习而努力。在动画片中还鲜见这类题材,即使有了反映中学生生活的动画片,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多半会回避或者与影视作品一样的将其转化成“积极向上”的内容。这样一来,中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便会觉得动画片的内容与他们实际生活脱节,距离感就这样产生了。当年日本一部讲述中学生纯纯恋情的《心跳的回忆》,就曾俘虏了国内多少高中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国外可借鉴的经验
  
  日本与美国的动画产业链都是非常成熟的。动画产业链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动画片本身的播出市场;第二个层次是动画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第三个层次是动画形象衍生产品的市场, 包括服装、玩具、饮料、儿童用品等。由此可见, 动画片的播出其实仅仅是第一个阶段,也是初级阶段。
  日本的《宠物小精灵》系列在全球45 个国家公开播映, 为日本带来了累计380 亿日元的收入, 约为日本本土收入的2倍。②日本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日本第三大产业, 漫画、动画、图书、音像制品和特许经营周边产品在日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产业链”, 推动着日本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动画与漫画的结合非常紧密,往往是在某一部漫画取得不错销量的时候,向其所有者购买版权,改编成动画片。在这部动画片上映之前,就拥有了一批较稳定而可靠的观众。
  而在一部动画片中最能影响产业链的是动画形象。一个性格饱满、有血有肉的独特的动画形象才会给人深刻印象,而动画形象的塑造也需要剧本的支撑。纵观日韩和欧美国家的许多动画片,尽管东西文化差异较大,社会背景迥异,却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成功。诸如米老鼠、加菲猫这样的动画形象,受到了全世界青少年甚至成人的喜爱。究其原因,不过是其政治背景模糊,故事具有国际性,受众容易产生共鸣,消除隔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峻的作品大多透露出浓郁的人文关怀,对社会的关注,对战争的反感,使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无阻。试想,假设宫崎峻创作一部鼓吹日本军国主义的动画片,一定无法走出国门。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刘焕玉
浅议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的色彩变革
上一篇:论电视新闻的真实原则表现(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