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素描对学生思维空间和造型能力的拓展(
2016-08-14 01:15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谈创新素描对学生思维空间和造型能力的拓展(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内容摘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进行素描训练时不陷于对自然物象简单、机械的模
内容摘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进行素描训练时不陷于对自然物象简单、机械的模仿,被动、消极的抄摹,怎样才能在素描课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独特的造型能力,为他们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素描课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 键 词:创新素描 线条表情 思维空间 造型能力
自20世纪初,我国将西方的素描教学引入学校的教育,写实风格的素描教学模式从那时开始被沿用至今。但是,长期单纯技法的传授却使素描教学陷入了“重技巧,轻理论”的狭窄空间,静物、石膏体、模特成为基础课教师授课的套路,逐渐形成的惰性教学使基础课教师不再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和启发学生想象、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风格充斥着素描教学领域,造成艺术创作与基本功相互脱节。而艺术创作的重要价值就是其独特性及创造性,最反对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表面模仿。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进行素描训练时不陷于对自然物象简单、机械的模仿,被动、消极的抄摹,怎样才能在素描课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独特的造型能力,为他们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素描课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很多素描教师都在做着不同的尝试,笔者在进行素描课教学时也作了一些创新试验和理论探讨,概述如下:
线条的情绪化语言在画面中的体现
线条──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它无声地向我们传递着画面中蕴含的各种丰富含义,粗犷的、细腻的、急速的、缓慢的,不同的线条都会传递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它所展现的语言是词汇无法表达的。笔者在上课前让学生做了这么一个试验,在纸上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喜悦、悲伤、愤怒、孤独等不同的情绪,结果发现同学们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直线、曲线、弧线,快速的线条、缓慢的线条、轻的、重的、平滑的、粗糙的、虚的、实的……每一个同学的不同情绪都通过线条的视觉语言,真实地浮现在纸上。在这些线条中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又存在着许多的共性。例如,在表现愤怒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很黑、很重而且有些参差不齐的线条;在表现喜悦时所使用的线条却很轻,有点弧度,而且带着向上的趋势;在表现宁静和平和时,线条一般都是平行或轻微卷曲的。通过这个试验,同学们惊喜地发现了线条的各种隐含的丰富语言,以及人类感情的共性特征。接下来又让他们带着某一种情绪进行素描训练,运用不同于平常的线条进行绘画,崭新的画面便出现了,同学们兴奋异常,他们找到了用绘画表现思维的符号。素描不再是简单的描摹,不再使思维容易陷入懒惰的状态。他们积极地思考每一种线条的含义,情绪饱满地组织着画面,他们的思维空间被打开了。这种状态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非常有利,尤其是对于从事
艺术设计方面的学生来说,这个训练为他们以后的专业设计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视觉表现语言。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范聚红
对素描教学创新的一些思考
主观色彩与当代色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