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1)

2016-10-16 01:18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论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珍宝,用笔工整,刻画细致
[摘要]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珍宝,用笔工整,刻画细致,色彩典雅,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它从线的组织、色彩的运用、墨色分布、细节描绘、构图的变化,都贯穿着装饰趣味,这种装饰性是将现实生活中的物象,按其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用形式美的手段给予加强、减弱、集中、取舍、夸张、变形,进行艺术再创造得来的。它强调自然形态更单纯、明快和具有韵律感,使画面具有艺术性,因而装饰性就成了工笔人物画的组成部分和特点之一。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 装饰
   
  工笔人物画在表现效果方面主要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元素表现出来,各种元素之间相互呼应,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创造出既有形象美又有装饰意味的艺术作品,是一种既与现实相符而又不等同于现实并高于现实的一种理想的美、意境的美,是节奏与韵律同造型相和谐而又高度概括的一种装饰美。
  
  一、用线造型
  
  工笔人物画的第一个特点是用线塑造人物,从而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中国画注重写神,西画重在写形[1]。从中国画体系来看,从古代到现代都是用线来塑造形象,它所具有丰富的表现内涵和装饰特色,这不是世界其他画种可以比拟的。
  工笔人物画在线描运用方面,以线条的细密精到、连绵不断、悠缓自然表现人物的形神,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富有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装饰感。古人将中国画线描总结为“十八描”,这是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成果,把它归纳起来基本是三类线:一类线型粗细变化不大,压力均匀,力量含蓄,紧劲连绵;一类线型粗细变化较大,压力不一致,线型呈多种变化,宜于表现动势和力度;一类线型变幻莫测,多用偏急之锋,速度快,往往有意到笔不到之境,是写意画专用线。这三类线有所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也不一样,但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内涵及装饰效果。它的用笔也不同于西方绘画,其注重墨色的浓淡干湿粗细变化等等,都可以增强画面的装饰语言。 中国大学排名
  线条具有很强的概括能力,造型时可以舍弃一切繁乱复杂的细节,提炼出能表现对象结构的线组,能准确、生动、迅速地表现形体,有效地突出其特征,达到画面整体效果的和谐,因而线的组织及线型变化直接决定了画面的效果和装饰性。北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衣服紧窄,犹如水中而出;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势生动,衣带飘举,被后人称之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2]。从脱水而出、当风一舞所具有的规整、飘逸、刚劲、柔美的线条中我们不难体会出传统工笔画的装饰情趣。在现代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排列组合以及人物的衣纹处理也体现出许多装饰性,由于衣料质地的不同,衣纹会产生刚柔、曲直、疏密、粗细、轻重、方圆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人体结构。因此,衣纹的表现要根据人体的结构进行组织和处理,最后达到线与线笔意相随,互相呼应,和谐生动,更富有节奏感和装饰性。
  
  二、装饰化的色彩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运用色彩方面也是源渊流长,历代画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不同设色风格流派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如涓涓清泉,汇集成浩浩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长河,形成了在设色上独具特色的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完整体系。早在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就提出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3]的观点,这就把色彩的应用归结到对“类”的认识之上,成为工笔画家千古不变的着色格言。
  在传统中国画中,色彩不仅在画面中有均衡构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着不同的色彩情感,从而使观看者与画面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起到传情达意的交流作用。而从色彩使用来看,最富装饰性的当数工笔重彩画。工笔重彩画在着色上要求石色为质,水色为文,并在石色的基础上,用金色勾描或渲染,赋色柔丽多姿,以追求画面的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安宜高级中学 黄秀祥
上一篇: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