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艺术的欣赏(2)

2016-10-27 01:09
导读:真正的理知,到了深邃之处,也可能不是是非与选择。甚至,没有解答,只是一种近于“痴”的专注与执著而已。 我们其实对“死亡”一无所知。科学上

真正的理知,到了深邃之处,也可能不是是非与选择。甚至,没有解答,只是一种近于“痴”的专注与执著而已。
我们其实对“死亡”一无所知。科学上对“死亡”的界定,是心脏停止,是呼吸停止,是脑波停止,也都还有争论;而在广阔的哲学或宗教的领域,“死亡”更是不断被不同的理论所拴释。
庄子曾经怀疑过简化的是非二分法。他说:“此亦一是非,被亦一是习F。”
这种对于是非理知的质疑,为中国保留了一个个人继续执迷、探索、思考的过程。
艺术创作中的“痴”,艺术欣赏中的“痴”,都非常像这种执迷、探索、思考,却又不断进人新的困惑的处境。
艺术创作者呕心沥血,在创作的过程中,是一种“痴”;艺术欣赏者,在作品中陶醉痴迷,如醉如痴,也是一种“痴”。前者比较辛苦,后者则是分担前者的伤痛与喜悦,也同时释放了自己的忧伤与喜悦。 因此,“如醉如痴”的确是欣赏艺术的一种情感,也是一种健康的态度。
“醉”和“痴”都有一点逃开理知的暗示。
我们平常的现实生活中,“理知”的运用太多了,我们总是用太过目的性的方式看待生活,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一切都从现实的利益考虑,一切都斤斤计较。但是,当我们微“醉”和微“痴”的时候,我们会忽然发现生命除了现实之外,还有其他海阔天空的领域,我们借着艺术欣赏上的“醉”和“痴”,把自己从狭窄的理知世界中解放出来,得到一种自由,得到另一种对生命不同的爱与享受。
因此,艺术的欣赏,虽然不同于艺术创作,没有那种整个生命投人其中的呕心沥血的辛苦,但是艺术欣赏本身,也一定是个人生命经验一次难得的释放。 我们是否曾经被一首诗感动,到了眼热心酸的地步呢?唐代的李商隐写他自己的爱情,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或许都心中一惊。我们小时候也许养过蚕,看到春天的蚕,不断吐丝,把自己缠绕起来,那吐丝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生命死亡的过程,然而,它那么专注,那么执著于完成一个茧;蜡烛也是我们熟悉的经验,蜡烛一燃烧,放出了光亮,也同时是它毁灭自己的过程。李商隐这首诗,一般被认为是一首恋爱的诗,但是,好的艺术作品,经历一千年,与千千万万人分享它的忧伤与喜悦,通常都不会狭窄到只是很个人的恋爱。或者说,李商隐是借着自己对爱情的执著痴迷,分享了春蚕与蜡炬的生命的庄严,又借着春蚕与蜡炬,和我们分享了生命不可言说的美丽与辛酸的情境。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在这首诗的欣赏中,我们可以借由李商隐的生平传记,经由唐代社会的一些资料,经由一些有关诗的典故或格律的知识,来增加我们欣赏的信心。
但是,我们已经在前面讨论过,艺术欣赏是对我们理知层次的一种提高,伎我们从单一狭窄的理知思维中解放出来。因此,真正使我们进入艺术欣赏核心的,永远是艺术作品本身。分析性的资料或许有佐助的好处,但绝不能代替艺术欣赏经验本身。
李商隐的生卒年代、李商隐的出生地、李商隐做过什么官、哪一年中进士,这些是属于理知范围的资料,我们在其他课程中,都可能有机会得知。这种理知的训练也比较容易用考试来测验一个人的用功程度。例如:李商隐生于哪一年,可以设计成是非题,或选择题,答案也只有一个。 但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像一下于说出J我们自己的心事,使我们经验到生命中那种自负而辛酸的记忆,使我们仿佛感觉到一种至死无悔的爱的执著,使我们一刹那经验到宇宙间一种生命本质的庄严,使我们有了生命的慨叹、观照,使我们对这似乎又可爱又可怜的生命有了一点点领悟,这些,远远超出一般是非题与选择题的判断,也远远超出理知的范畴,是我们与自己、与历史、与直古宇宙的对话,没有人可以测验,也没有人可以判断。
艺术欣赏的态度,其实是一种专注。我们在聆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感觉到一种层层的阻碍,而生命在阻碍中前行,一次一次地仆倒,一次一次地沮丧与绝望,而最后,不知道是不是通过了一切的阻碍,只是感觉到阻碍已不再成为压力,因为生命的前行找到了自己的意义,可以昂首挺胸,可以高声欢唱,可以站起来迎向巨大的光明。我们专注地进入声音的领域,声音会告诉我们有关贝多芬的种种:和我们一样,和大部分的生命一样,他,有过梦想,有过渴望,有过梦想的破灭,有过致死的沮丧与悲痛,然而,他也和我们一样,要穿过那黑暗、幽邃、阴郁的通道,努力攀爬到光明的顶峰。
上一篇:谈古琴作品分析(1) 下一篇:中国动画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之我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