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云南舞蹈创作回顾与思考(4)
2017-02-04 01:16
导读:近年来,当北京提出了舞蹈诗这一载体后,云舞坛上,忽然间也蹦出了许多台舞蹈诗,尽管有的作品是在有舞蹈诗之前就成形的作品,但作者依然将其冠以
近年来,当北京提出了“舞蹈诗”这一载体后,云舞坛上,忽然间也“蹦出”了许多台舞蹈诗,尽管有的作品是在有“舞蹈诗”之前就成形的作品,但作者依然将其冠以“舞蹈诗”之名。有的人甚至把舞蹈作品错误地理解为:不是“剧”就是“诗”。因此,我认为这些给作品强行冠名的人,应说首先将“舞蹈诗”的概念弄懂,再进行构思、选材、创作,否则这种行为不仅会将省内观众引人一个误区,还会限制云南民族舞蹈创作的发展。
3、培养本地编导人才,繁荣本地文艺
在“建立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和“西部大开发”的旗帜下,云南全省文艺异常活跃,就连许多县级文艺团队也经常搞大型晚会,以配合当地的经济开发,而大多数地区则又不具备艺术创作的能力。为此,云南舞蹈创作形成了一种现象:地州请省里的编导,省里请中央的编导,有的编导同时为几家编创节目,以硬在作品的舞蹈语汇和表现手法上出现了惊人的雷同。这种现象应引起各有关人士重视,否则各地自己的编导总不能在锻炼中成长起来,同时还可能使云南的舞蹈创作朝畸形方向发展。
重视培养本地区自己的编导,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自己地区的编导,他们长期生活在边疆民族地区,经常性的下乡演出,使他们经常接触到当地少数民族,并能熟悉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如果平时重视将他们送去学习必须的文化和编导知识,那么他们就可以在为本地区舞蹈创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中国舞协提出了“拥抱新世纪,为新世纪服务”的口号,云南舞蹈界也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客观看待我们的不足,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世纪中,更充分地发挥舞蹈艺术的作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建立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