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胡乐入华的最终归宿

2017-05-18 01:08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胡乐入华的最终归宿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毕业 【内容提要】泼寒胡戏,指西域民族冬季
毕业

【内容提要】
泼寒胡戏,指西域民族冬季节令中的歌舞表演。文献所载,南朝刘宋时传入宫廷;北周宫廷中以胡人表演之,是为宫廷中的娱乐项目之1。唐初,泼寒胡戏流行于宫廷、民间,开元年间被禁。被禁之原因在其与中华礼乐文化传统相悖。泼寒胡戏遭禁后,1些歌曲舞蹈形式从中剥离,为唐代歌曲、舞曲、大曲、曲子辞、戏弄等诸多音乐文艺样式所汲取。泼寒胡戏在中国的衍流是“胡乐入华”的1个典型,说明胡乐入华后很难完整地保留原生样态,与华乐相结合而融入华乐是胡乐入华后的最终归宿。
【关键词】 泼寒胡戏 苏幕遮 浑脱 戏弄
1 泼寒胡戏之入华
泼寒胡戏,亦称为乞寒胡戏。本为西域民族节令性歌舞表演。《旧唐书》卷198《西戎·康国》:“其人皆深目高鼻,多须髯。……人多嗜酒,好歌舞于道路。……以102月为岁首。……至101月,鼓舞乞寒,以水相泼,盛为戏乐。”《新唐书》卷221下《西域下·康国》:“101月鼓舞乞寒,以水交泼为乐。”《资治通鉴》卷2○8:“乞寒,本西国外蕃康国之乐。其乐器有大鼓、小鼓、琵琶、5弦、箜篌、笛。其乐大抵以101月,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也。”《文献通考》卷142《乐·西戎》:“泼寒胡戏即乞寒胡戏,本出于胡中西域康国,101月鼓舞乞寒,以水交泼为乐,武后末年始以季冬为之。”
泼寒胡戏由何方传入中国,古人大致有3种说法:其1,西域说。唐杜佑《通典》卷146《乐6》:“《乞寒》者,本西国外蕃之乐也。”其2,龟兹说。唐慧琳在《1切经音义》卷41中释“苏莫遮”云:“此戏本出西龟兹,至今犹有此曲。” (《大正藏·中华藏》,转引自王小盾、何剑平辑《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按:“苏莫遮”与泼寒胡戏之关系,见下文) 《续1切经音义》卷1:“‘苏莫遮’,胡语也,本云‘飒麽遮’,此云戏也,出龟兹国。” (《大正藏·中华藏》,转引自《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 其3,康国说。主要见于《新唐书》、《旧唐书》、元胡3省《资治通鉴音释》、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等。由此可见,从唐人开始,对于泼寒胡戏源于西域无争议(故称之为“胡戏”),然对其究竟源出西域何地,则有歧说。其原因大致有2:1是泼寒胡戏在龟兹与康国均有表演,故有“龟兹”、“康国”2说;2是泼寒胡戏并非在唐代才传入中国,其入华远在隋唐之前,故唐人也很难判断泼寒胡戏最初是由哪国传入的。今人向达先生认为:“(乞寒胡戏)原本出于伊兰,传至印度以及龟兹;中国之乞寒戏当又由龟兹传来……大致俱在西域康、安诸国乐部所常用者也。”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其论之依据,乃唐张说的《苏摩遮》曲辞5首: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苏摩遮    泼寒胡戏所歌,其和声云“亿岁乐”
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服紫髯胡。闻道皇恩遍宇宙,来时歌舞助欢娱。
绣装帕额宝花冠,夷歌骑舞借人看。自能激水成阴气,不虑今年寒不寒。
腊月凝阴积帝台,豪歌击鼓送寒来。油囊取得天河水,将添上寿万年杯。
寒气宜人最可怜,故将寒水散庭前。惟愿圣君无限寿,长取新年续旧年。
昭成皇后帝家亲,荣乐诸人不比伦。往日霜前花委地,今年雪后树逢春。
(按:曲辞每首末均有“亿岁乐”3字和声。省录。)
诗中“摩遮本出海西胡”之“海西”,两汉时指“大秦” (今罗马,参见《辞源》“海西”条) ,唐时则指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王维《陇头吟》:“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全唐诗》卷125) 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其2》:“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全唐诗》卷87) 至于“来时歌舞助欢娱”的“琉璃宝服紫髯胡”,亦可能为龟兹、康国之西域胡人。故由张说《苏摩遮》曲辞,尚不能得出泼寒胡戏“原本出自伊兰,传至印度以及龟兹”之结论。目前,泼寒胡戏的原始发生地、其最初传入中土的确切始源国,还无从确定,也不能排除从龟兹、康国同时传入的可能性,从唐人杜佑开始,已将其始源地笼统地归于西域,故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泼寒胡戏源于龟兹、康国1带西域民族的冬季节令游戏,后传入中国。
关于泼寒胡戏传入中国的最早时间,学界均将之定为北周的大象元年(579),其说的根本依据为《周书》卷7《宣帝纪》:“(宣帝)御正武殿,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又纵胡人乞寒,用水浇沃为戏乐。”而事实上,此戏在南朝刘宋时已经传入,《宋书》卷41《后妃》:
上(宋明宗)尝宫内大集,而裸妇人观之,以为欢笑。后(明恭王皇后)以扇障面,独无所言。帝怒曰:“外舍家寒乞,今共笑乐,何独不视?”后曰:“为乐之事,其方自多,岂有姑姊妹集聚,而裸妇人形体,以此为乐?外舍之为欢适,实与此不同也。”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类似的记载亦见《魏书》卷97《外戚传》:
3⒐内大集,而裸妇人观之,以为忻笑。其妻王氏以扇障面,独无所言。E曰:“外舍家寒乞,今共为笑乐,何独不视?”王曰:“为乐之事,其方自多,岂有姑姊妹集聚,而裸妇人形体,以此为乐?外舍之为忻,适与此不同。”4笈,遣王起去。
这里的“寒乞”,即“乞寒”;“外舍”,外戚也,指皇后家。所谓“裸妇人形体”云云,正是泼寒胡戏“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也”的1大特征。刘宋时期,南北方民族的音乐文化交流不断,宋孝武帝时,胡伎已参预到宫廷音乐活动中,致有“胡伎不得彩衣”的廷令 (《宋书·礼5》) ;北魏拓拔焘则遣使到南方借乐,《宋书》卷58《张畅传》:“焘又遣使就2王借箜篌、琵琶、筝、笛等器及棋子。”因此,宋明宗时泼寒胡戏的传入,乃是其时南北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果之1。从1百多年后北周宫廷中尚行此戏看,刘宋以后,泼寒胡戏已成为宫廷娱乐中的1个传统性保留项目。
2 唐代的泼寒胡戏及其被禁
据现有的资料,南北朝时期泼寒胡戏虽已传入中土,但主要行于宫廷中。泼寒胡戏成为1种社会习俗,在初唐以后——《旧唐书》卷97《张说传》:“自则天末年,季冬为泼寒胡戏,中宗尝御楼以观之。”《旧唐书·中宗纪》:“(景云2年)102月丁未,作泼寒胡戏。”“(景龙3年)102月乙酉,令诸司长官向醴泉坊看《泼胡王》乞寒戏。”“(神龙元年101月)己丑,御洛城南门观泼寒胡戏。”《通典·乐6》:“腊月乞寒,外蕃所出,渐渍成俗,因循已久。”可见其流行之广。
由于历史记载的缺乏,我们已无法具体了解泼寒胡戏从刘宋到唐初这1百多年中传播的轨迹。但可以肯定,其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将文献所载的南北朝与唐代的泼寒胡戏相比较,其变主要有2:1是由宫廷之戏扩展为全民之戏;2是其“戏”在南北朝时并没有特定的“演员”,更无“故事”,形式为“水浇沃为戏乐”,伴以“豪歌击鼓”。名之为“戏”,泛称耳,其实乃是1种大众自为、没有“戏者”与“观戏者”区分的(今缅甸之泼水节状况可为参照)大众性“游戏”,入华后则有了初步的“戏者”与“观之以为欢笑”的“观众”之区分。换言之,入华后的泼寒胡戏已不是纯粹的“大众游戏”而有了某种“表演”的意味,虽然其仍保留着“大众游戏”的痕迹。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唐代,泼寒胡戏“表演”的成分大大加强,1个微妙的标志是以“苏莫遮”代称之。神龙2年,并州清源县令吕元泰上疏议泼寒胡戏云:
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锦绣夸竞,害女工也;督敛分弱,伤政体也;胡服相欢,非雅乐也;浑脱为号,非美名也。安可以礼义之朝,法胡虏之俗?诗云:“京邑翼翼,4方是则。”非先王之法乐而示则于4方,臣所未谕。《书·洪范》曰:“谋时寒若。”何必裸身挥水,鼓舞衢路以索之! 
——《新唐书》卷118《吕元泰传》
由此可见,泼寒胡戏在唐代又被称为“苏莫遮”(或写作“苏摩遮”、“苏幕遮”)。“苏莫遮”,胡语,其意谓西域地区的1种帽子。《宋史·外国6·高昌》:“妇人戴油帽,谓之‘苏幕遮’。”此帽用羊皮制,外涂油以防水,是“泼寒戏”中的1种服饰。唐般若译《大乘理趣6波罗蜜经》卷1:“又如苏莫遮帽,覆人面首,令诸有情儿即戏弄,老苏莫遮亦复如是。从1城邑,至1城邑,1切众生被衰老帽,见皆戏弄,以是因缘老为大苦。” (《大正藏·中华藏》,转引自《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
以具有“戏”之“道具”色彩的“苏莫遮”代称泼寒胡戏,看似细微末节,但却反映了人们对“泼寒戏”的兴趣点从“乞寒”到“表演”的某种转移。吕元泰之所云——“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锦绣夸竞,害女工也……”,表明泼寒胡戏表演的成分大大增强,时人对泼寒胡戏兴趣点的转移,与此密切相关。或者说泼寒胡戏表演成分的增强与人们兴趣点的转移,是相辅相成的。吕氏所言的“浑脱队”,为舞队,从“军阵势也”、“战争象也”云云,可想见其表演规模之大。故唐代的泼寒胡戏名义上的“主题”虽仍然是“乞寒”,也还保留有“泼水”的游戏,但其性质已从1种原始的大众游戏转化为1种大众参预的大规模组合性歌舞表演,成为节令性的大型观赏性表演节目,其生存空间从南北朝时期的华府宫廷扩展为“盛行民间”,以致成为帝王“观风”看“戏”的1项内容——武后末年,中宗乘楼观泼寒胡戏、景龙3年令诸司长官向醴泉坊看《泼胡王》乞寒戏、李隆基为皇太子时“微行观此戏” (唐韩朝宗《谏作乞寒胡戏表》) ,可见其影响何等广泛。
但即在泼寒胡戏于民间盛行之时,士夫非议纷起,有3位相继上疏排斥泼寒胡戏:其1是上文提及的县令吕元泰,其2是左拾遗韩朝宗,其3是曾亦颇赏泼寒胡戏的中书令张说——3位官员从地方到中央,级别从小到大,说明泼寒胡戏的影响广及朝野。吕疏大意前文有引,韩之谏表呈于睿宗景云2年 (《通典·乐6·4方乐》。按:《唐会要·杂录》记为睿宗景云3年,当依《通典》) ,要义为以下数句:
今之乞寒,滥觞胡俗,臣参听物议,咸言非古,作事不法,无乃为戒。伏愿陛下3思,筹其所以。
—— 《谏作乞寒胡戏表》,《全唐文》卷3○1 张说上疏的时间为先天2年10月 (《通典·乐6·4方乐》) ,起因是吐蕃入朝祝贺,有司以表演泼寒胡戏接待之,张说上疏反对而论及泼寒胡戏:
臣闻韩宣子适鲁,见周礼而叹;孔子会齐,数倡优之罪。列国如此,况大朝乎?今外国请和,选使朝谒,所望按以礼乐,示以兵威,虽曰戎夷,不可轻易,焉知无驹支之辨由余之贤哉?且乞寒泼胡,未闻典故,落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法殊鲁礼,亵比齐优,恐非干羽柔远之义,樽俎折冲之礼。
——《旧唐书·张说传》 以上3人排斥泼寒胡戏的具体出发点不尽相同,但最终归结点则同——“今之乞寒,滥觞胡俗,臣参听物议,咸言非古,作事不法,无乃为戒。”“安可以礼义之朝,法胡虏之俗?”1言以蔽之:泼寒胡戏乃胡文化,与我“礼义之朝”的传统文化相悖,行之丧风败俗,有坏“盛德”。换言之,吾华当“以华化胡”,而不能容许“以胡化华”。如此有关国体民风的堂堂理由,玄宗焉能不纳?于是便有了《禁断腊月乞寒敕》:
敕:腊月乞寒,外蕃所出,渐积成俗,因循已久。至使乘肥衣轻,竞矜胡服。阗城溢陌,深点(玷)华风。……自今已后,即宜禁断。开元元年102月7日。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 《唐大诏令集》卷1○9(按:《唐会要》卷34记颁诏时间为10月7日。“自今”3句为:“自今已后,无问蕃汉,即宜禁断。”《通典·乐6》所记同此。) 自此,泼寒胡戏在唐代销声匿迹。
但是,泼寒胡戏的若干“表演形式”却并未退出历史舞台。
3 唐代泼寒胡戏的变易流传
从前文所引唐代文献及张说所作“泼寒胡戏所歌”的《苏摩遮》歌辞看,泼寒胡戏从南北朝时期简单的“泼水”之戏到唐代已成1种大型的综合性歌舞,有趣的是:与此同时,泼寒胡戏发源地——西域的“苏摩遮”,其“戏”的形态与唐“苏摩遮”是1致的。唐慧琳《1切经音义》卷41:
苏莫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按:指中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罥索搭钩,捉人为戏。每年7月初,公行此戏,7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禳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
(注:慧琳,疏勒国人。俗姓裴。“撰《大藏音义》1百卷,起贞元4年迄元和5载方得绝笔,贮其本于西明藏中。”事见《宋高僧传·唐京师西明寺慧琳传》。)
这1段话,写于“禁断”泼寒胡戏后的中唐,说的是其时龟兹“苏莫遮”之情形,但于理解唐之泼寒胡戏及其流变颇有帮助,故须深察:
其1,首先当注意的是:慧琳谓龟兹国“至今犹有”的“苏莫遮”,“公行”的时间从以前的“101月”流变为“7月初”。这1改动,意味颇深:虽然其“戏”仍有“以泥水沾洒行人”,宗旨已从“泼寒”而转变为与华俗“趋傩”意义相似的“禳厌”消灾。宋王明清《挥麈录》记太平兴国元年王德延等奉使高昌,叙其所见云:“或以水交泼为戏,谓之压阳气去病。”“压阳气去病”者,消暑气也。是知宋初高昌之“泼寒戏”也改在夏日行之而成为“压阳戏”。由此提出的问题是:唐之“泼寒”与西域“压阳”的“苏摩遮”在“戏”之形态上的进展,是唐影响胡,还是胡影响唐,抑或相互无影响?据唐保留了“泼寒”古俗和唐当时的声势地位,可能性大的应是前者。唐时西域诸国颇遵唐令,“泼寒”所以改为“压阳”,极可能是唐开元泼寒胡戏“无问蕃汉,即宜禁断”的结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其2,慧琳谓“苏莫遮”时云“此戏”,然又曰“至今犹有此曲”,并将“浑脱、大面、拨头”等比为同类。这并不是慧琳糊涂,而是时人之习惯。其因在“浑脱、大面、拨头”等等均有乐曲伴之,故又称之为“曲”。古人无“严谨”的“概念”意识本属平常,不独慧琳如此。况慧琳乃在华释经,当遵循华人之习惯,故慧琳之言反映了唐人的观念:“苏摩遮”乃是“戏”、“曲”1体的。“苏摩遮”既可以指1种“戏”,也可以指1种“曲”,“苏摩遮”名义下的“曲”,乃是泼寒胡戏中种种表演之乐曲的总称。慧琳类比“苏摩遮”的“浑脱”、“大面”、“拨头”,前者为舞蹈,乃唐“苏摩遮”之“戏”中的项目之1,后2者为戏弄,从慧琳语气看,唐“苏摩遮”之“戏”中亦当有“戏弄”1项。舞蹈与戏弄的音乐自有不同,故“苏摩遮”的“曲”亦当不止1种曲调,更不是“1个”曲子

    上一篇:对设计“以人为本”和“绿色设计”两个观点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