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艺术专业教育的研究

2017-05-22 01:01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高职艺术专业教育的研究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毕业 摘要:文章通过反省当前人才培
毕业

摘要:文章通过反省当前人才培养的误区,针对高职艺术专业教育,提出了科学与艺术整合的教学法:科学与艺术是人的双翼,平衡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整合法教学;高职教育;科学;艺术;双向思维
  
  科学与艺术的话题是当前的1个热门话题,在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他们相互依存地诞生了。人们把不断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生存方式和生存物质索取的方法叫科学,把支配这种活动的意识和意识表现的非物质现象叫文化(网 )艺术。21世纪是科学与艺术“重逢”的世纪,早在19世纪时,法国文学家福楼拜就曾说过:“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1日,将在山顶重逢。”因此我们在教学领域提出了科学与艺术整合法教学。所谓整合,就是以1种主导要素把各个分散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就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宗旨,把科学与艺术教育诸要素组合起来,使之相互渗透。它不是两者的简单调整,也不是科学取向与艺术的人文取向2元相加,这种结合是全方位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它是科学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的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
  与市场紧密联系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之1。从1919年德国包豪斯院校开始,新型的办学模式被各个院校所尝试,“教师+师傅”的模式更是为高职院校所推崇,产学结合的双元制教育也由此蔓延开。在我们大声呼吁我们要培养“会思考,能动手”的学生时,我们不可以忽略这样1种危险的观念:艺术与科学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门类!在这种观念下引发出的思维方式就是艺术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开发主管人的感性思维的右半脑;而学称得上是科学的诸如物理、化学之类的专业的学生则需注重主管人的理性思维的左半脑的培养。所以查阅我国高中以上的课程设置不难看出,艺术专业的课程中绝对没有与“理”字相关的课;而理科专业的课程中也没有与“文”字挂钩的课程。甚至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很自豪的说:“我对数学1窍不通!”为什么用“自豪”来形容,那是因为越对数学1窍不通越对艺术精通。也许这能算是艺术与科学尚存的1点点关系吧。站在智者的角度来看这又是多么滑稽的1件事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深深的反省这1怪圈现象:到底艺术与科学是井水不犯河水吗?包毫斯提倡的产学结合难道仅仅是单1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吗?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很简单,答案是百分之百的“NO”。
  我们曾经惊讶为什么任何1所院校也培养不出1个兼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于1身的莱奥纳多·达·芬奇。他既是伟大的艺术家,能创造振憾几个世纪人之心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而他同时又是卓越的科学家,有无数的发明。同样的,我们也迷惑,为什么很多优秀的高职院校会提供学生到工厂将理论付诸实践,但我们却培养不出1个是既是1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1位地质学植物学家的歌德。言谈中我们在困惑:为什么能影响几个世纪的天才们都诞生在19世纪以前呢?其实所有的问题归总起来就是“艺术与科学不相干”的观念在作祟。从自然和人作为自然个体的角度来看,艺术与科学是浑然1体的。主管完全不同领域的左右脑能和平共处于人的大脑之中正能和平共处于人的大脑之中正能说明这1问题。而人类为了认识世界和自身,将知识分成了科学和艺术,而恰是人们对这种分类的纯概念性追求,限制了我们更完整地认识世界和人类自身,严格的划分界线,使得我们只能分开两次用不同的半脑去认识世界,势必科学概念中的世界和艺术概念中的世界就是两条永远不会交叉的平行线。其实原本我们的世界只有1个,而它是同时包含科学与艺术的。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整合法的改进和完善应为高职教育中的当务之急。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著名物理学家,G·维克斯爵士,在《论科学中的美学》中提到“只是在19世纪以后,科学才具有了它现在的局限意义……”。这可以解释达芬奇、歌德之类的天才是如何诞生的了。在他们生存的时代人们很自然的认为科学与艺术是浑然1体的,甚至可以用艺术的思维思考科学问题,或是用科学的思维创造1件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两者不是互相水火不容的抵触,而是可以互相的取长补短。H·彭加勒指出“纯逻辑永远也不能使我们得到任何别的东西,它不能创造出任何新的东西,任何科学也不能单独从纯推理中产生。”事实上,在科学上每1次巨大的飞跃,都是科学家对美的想象,“假设”这个概念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艺术的。同样的,忘记符号、结构、法则的起因,滥用媒介形式的艺术作品,就会陷入形式主义之中;反之,随着对第1自然的本质分析,找出其规律法则和起因,便能从“造型”的活动中摸到被创造的第2自然之美。
  天才们的双向思维方式,是我们当前高职教育的宝贵经验:使用整合法教学让两种思维方式在学生的大脑中融会贯通。曾经有很多学生很苦恼的对我说“老师我1点灵感都没有”,“老师我为什么想不出别人都想不到的东西啊?”学生问题中所提到的灵感问题其实就是顿悟。从字面意思来看,顿悟是纯艺术范畴的突然领悟,其实顿悟是1个积累过程的结果,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产物。只有在量累积的基础上才可能有顿悟的产生。学艺术专业的学生不习惯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而没有量的推移,灵感是不会从天而降的。艺术是1个创造美的门类,学生总期望自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美。可大多数人却陷入了同1种形式圈。当我们在责怪“天下文章1大抄”——艺术领域的作品(例如广告)总是抄来抄去时,我们不得不反省是教育的环节出了问题。用现有的学科分离的教学模式教育的学生只习惯用1种方式思考问题。艺术专业的学生永远习惯关注于表象的形式,而不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究及1件事物的内涵。而在整合法教学模式下,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如的用两种思维方式交织的思考问题,发现美。而不同的学生在运用左右脑同时加工时的方法,倾向不同,那么发现的美也必然不同。科学乘以艺术的过程,正是左右脑1起思维的过程。美国医学生理学家罗杰尔·斯佩里博士(Roger Sperry)指出:若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合理利用并和谐发展,则可使人聪明起来。正是整合法的关键所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由德国延展开的产学结合教学,在1定程度与范围上,确实为我们的高职教育找到了1种方法。在工厂的实践教学能让学生真正消化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但是,如若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流于形式,让学生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其关键点还在于科学与艺术之未分的观念。在这1点上广州美术学院已尝试性的率先走出了1步。地处南大门广州的广美,对信息的吸收相对于内地学校而言要迅速些。80年代开始,就率先学院办企业,联系企业与学院联合授课等等。可谓产学结合的典范。而近年来,又针对学生的单1动手能力与思维方式的问题,大胆提出了由导师组带研究生,由不同专业的老师同时上1门课程的形式。这是1种小范围内的未分法的尝试——将理性的工业设计课程与感性的平面设计课程结合;将理性的市场调研分析与感性的广告创意课结合。当学生逐步接受了这种小型思维整合之后,可以在更广宽的领域推行科学与艺术的思维嫁接。这种模式培育出来的学生,有更宽广的思考能力,他们将不会仅仅固执的追求某1种色彩或形态,而学会了探索由各种信息、方式去创造更有想象的、更健康、更合理,更美的生存方式,生存空间。
  有资料表明,天才级人物爱因斯坦的脑细胞仅仅只被开发了10分之1。可见人的大脑是有无限潜力的,而整合法尊重了自然的状态,能将人脑的潜力发挥至极限。观念的转变仅仅是个开端,我们还将在这1领域不断的探索,进1步完善我们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10).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柳冠中.设计启示科学×艺术的时代[J].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香港华夏艺术出版公司,1996.
  [3]沈飞.论科学与艺术[J].装饰,2005,(4).
   [4]21世纪是科学与艺术的世纪[J].北京科普之窗,2005,(4).

    上一篇:浅谈民乐合奏课中乐器的融合 下一篇: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