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存在的问

2013-05-02 18:09
导读:旅游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浅谈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存在的问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过程中,由于学校、酒店、生对“岗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过程中,由于学校、酒店、生对“岗位设置”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高校无法参与安排岗位、酒店把生当成普通员工使用、生对岗位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与障碍。学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酒店应站在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生应明确目的等,从而满足三方的诉求。

  酒店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生岗位设置是指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生通过酒店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生岗位设置,要求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岗位,使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岗位时,注重对生能力的培养。

  1.2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生质优价廉的特点, 认为生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管理中对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生看

  一是目标不明确。很多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时间长、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生容易把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生提供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的认识。生在之前就应对整个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目的,在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中,前由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边研究,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惠军,田亚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赢”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07,(12):116-118.

  [2]赵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12):78-81.

  [3]冀东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08,(9):80-81.

    上一篇:关于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探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