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
旅游饭店招收进来的员工,他们一般接受过一定的教育,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是饭店拥有的原始人力资本。但对员工来讲,作为一种职业,他们需要接受与饭店工作特殊性有关的教育——职业培训。
随着饭店业的迅猛发展,饭店业内竞争加剧。虽然竞争还多表现为产品、服务方式、质量等方面的竞争,但竞争市场的日益完善和体制改革的深入,饭店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才、员工整体素质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实际上是饭店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较量。饭店业内人士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培训,也日益重视。但整个饭店业培训工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培训政策、培训师资、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有饭店本身的原因,也有饭店管理部门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对培训与饭店的经济效益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没有把培训当作一种投资。所以本文引入人力资本概念,把培训当作一种投资,使培训与饭店的经济效益紧密挂钩,从投资的角度,从饭店全局和整个饭店业的角度来看待培训。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而言的,是指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由资本投资费用转化而来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是本世纪60年代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他认为,通过教育、改进营养和健康以及人力资源的流动等各种提高劳动者质量的支出可以看作是一种资本积累过程,能靠它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和收入。另一位人力资本理论的著名研究者加雷·贝克尔认为:用于增加人的价值含量即有用能力并影响未来消费和货币收入的投资就是人力资本投资。他在其著名的《人力资本》一书中明确指出了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对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提出了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对饭店来讲,它需要通过教育投资使员工原有人力资本得以增值。这种增值,越来越成为饭店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饭店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1.投资形式分析
贝克尔在分析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时,着重剖析了在职培训的方式、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职工通过在生产中或工作中学习新技术,能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对职工的在职培训,则更能增加职工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对职工和提供培训的企业都是有利的。贝克尔把在职培训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职工得到由在职培训带来全部收益的培训,也称为一般培训,职工接受培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但对本企业有用而且对其他企业也有用;第二种是企业得到由在职培训带来的全部收益的培训;第三种是企业和职工都得到在职培训带来收益的培训。后两种培训称为特殊培训,即接受培训的职工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只对本企业有用而对其他企业用途很少或根本无用。
2.投资困境
饭店在进行培训投资时,除了本身因素外,还存在许多单个饭店不可抗的外界因素。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饭店员工流动频繁。 饭店员工流动分为饭店业内横向流动和跨行业流动两种。第一种流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之一,合理流动有利于行业内劳动力的调剂,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优势。第二种流动,不仅对饭店而且对整个行业都是一种损失。频繁的流动,饭店人力资本中投资成本的一部分就转化为沉没成本,减少了投资收益,削弱饭店办培训的积极性。饭店一般培训由行业提供,成本个人负担,是减少饭店损失的一种方法。
(2)培训师资力量不足。这也是困扰饭店培训的一大难题。 目前我国饭店的培训师资队伍有三类:一类是大专院校的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理论知识较丰富,但缺乏实践的结合;第二类是饭店中的管理者和业务能手,有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第三类是既有一定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人员。我国现状是一、二类师资不少,第三类师资相对缺乏。比较理想的状况是,由第一类师资对第二类人员进行理论提高和教学技能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第三类人,并通过行业的选拔形成一批专业师资队伍,持证上岗,拓展饭店员工的发展道路,同时留住行业人才。
(3)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这是饭店引入人力资本概念的难题。有投资就要有收益,饭店培训总体缺乏科学的投入产出量化指标,这淡化了培训的效果。而饭店间的激烈竞争,日益成熟和不断变化的客源市场,对个性化服务要求越来越多,对饭店业的员工素质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培训从技能型转化为技能、素质并重,但培训带来素质提高产生的经济效益更难以经济指标测定。
3.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
(1)严格培训管理。人力资本投资要获得回报, 培训管理是关键。目前我国饭店缺少严密的培训组织,往往只由人事部的某个人负责临时抓一下,既不能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建设和发展课程,更没有人和精力来做培训市场开发工作,因而培训工作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这是饭店培训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对一个饭店集团来讲,尤其是饭店管理集团,建立一个健全的培训组织,周密安排培训计划,对培训过程进行规范化和严格管理是保证培训效果所必须的。在这方面,一些进入我国的跨国饭店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饭店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从业人员总量多、层次复杂,把他们揉合成一个整体,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饭店人力资本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是创建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同时,饭店多以班组的形式进行工作,还要特别注重员工队伍的团队精神建设,这又基于企业经营理念的建立和大力宣传,使之得到员工的认同、遵守并最终转化为内在信念,使员工建立起对企业的归属感和深厚的感情。这是饭店员工队伍稳定的重要原因,也是获得理想培训效果,使员工人力资本得以增值和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
三、与饭店人力资本有关的几个认识误区
1.由于员工流动,培训得不偿失
在目前劳动用工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确实存在这种问题。饭店培养出来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给饭店造成的不仅是沉没成本的增加,若这位人员流入竞争对手的饭店,战略意图和竞争理念的带走,会给饭店造成更大的损害。但这并不能否定培训。人员流失可以通过体制的健全和企业文化的建立来进行控制,而对培训的否定必然限制企业的发展,由此使企业员工队伍更不稳定,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损失才是巨大的。而实际上,行业研究表明,受过培训的员工队伍更稳定。
2.招收有经验的员工
这是目前许多饭店招收员工中很注重的一条。经验意味着熟练,可以给饭店省却培训的物力和精力,在饭店开张之初,高比例的有经验员工会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使饭店迅速走向正规。但有经验员工带来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成规,它们往往成为饭店创新的阻碍。我国旅游饭店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特色,有了自己的成规,但日趋激烈的竞争更多需要的是全体员工的创新思维。有经验的员工也要接受不断升级的培训,抛弃经营服务中的老观念,建立与市场形势、国际形势接轨的经营服务理念。
3.饭店员工中的文化素质问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据旅游局资料,1989、1990年两年进入国家旅游局直属饭店企业的448名大学生在两年之后,已有一半调出原单位, 而具有外语特长的调出比例更高。这些大学生的流出,有社会和个人的原因,但饭店人才管理上的漏洞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管理者重效益、轻人心;强调团队精神而忽视了个人需求;缺乏沟通,忽视对个人尊严的肯定等。这些都是构成高素质人才外流的客观原因,也因此造成了目前我国饭店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状况。“不拘一格选人才”,这是真理,但不拘一格中还要有前瞻性,要看到文化层次较低给人本身带来的限制和高文化水平赋于人才的发展优势,用饭店战略眼光选拔高素质的人才,以保护饭店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