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5)

2013-09-02 01:19
导读:史文斌,张金隆[24]建立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 评价指标 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量化,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

  史文斌,张金隆[24]建立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量化,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杜莉[25]用旅游资源、旅游需求、交通网络、旅游地接待设施、企业互动和政策文化因素5 项指标的加权均匀值作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适宜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评价指标。并对长三角地区进行实证,以为其已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条件和基础。可见,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构建,没有建立在扎实的实证基础之上,更没有形成定量分析的系统方法。
  
  七、 研究展看
  
  1.需要建立某种概念体系,来规范涉及旅游产业集群的学术研究,使各自独立的研究能够交流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并发挥其更大的应用效益。
  2.在现有的旅游企业或机构空间集中的和产业关联熟悉的基础上,结合服务业特点逐步扩大对旅游集群特征的研究,在区域、资源、时间等维度基础上深进系统划分旅游集群类型,展开旅游集群的网络和互动的研究,回纳总结旅游集群的内外部运作机理。
  3. 应当在引进集群理论的同时,结合旅游产业特点,构建系统的定量分析体系,加强相关实证研究,尤其具有经济实力强,旅游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秦立公.旅游成为桂林主导产业的战略思考与战术研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34-36.
  [2] 袁莉,田定湘,刘艳. 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分析[J]. 湖南社会科学,2003(3):117-118
  [3] 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6):98-102.
  [4] ***飞.旅游产业集群:理论与现实的探讨[EB/OL].[2006-12-05].旅游产业集群论坛\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网——论坛 - 旅游产业是不适适用产业集群理论来研究的5.htm.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5] 鲁明勇,王兆峰.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基本题目的思考.中国产业集群专辑第4辑[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6:95-101.
  [6] 麻学锋,吕白羽.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9):6-8.
  [7] 毛剑梅.旅游业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J].经济题目探索,2006(6):125-128.
  [8] 尹贻梅,陆玉麒,刘志高.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8):22-25.
  [9] 庄军.论旅游产业集群的系统架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11-15.
  [10]张建春.旅游产业集群探析[J].贸易研究,2006(15):147-150.
  [11]刘恒江,陈继祥.上海旅游产业簇群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J].上海经济,2003(9-10):25-26.
  [12]颜醒华,俞舒君.旅游企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机制与治理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61-66.
  [13]张梦.以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J].财经科学,2005(6):186-190.
  [14]叶红.我国旅游产业区模式:比较与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6(8):24-29.
  [15]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53-57.
  [16]胡芬,袁俊.区域旅游产业生态集群的内在机理与培育策略[J].世界地理研究,2006(2):66-73.
  [17]袁莉,刘鞠林.聚集与旅游产业群的培育[J].经济题目探索,2004(1):117-118.
  [18]景秀艳.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的思考[J].闽江学院学报,2005(4).
  [19]牟红.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建立方式研究[J].江苏商论,2006(4):95-96.
  [20]张梦.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2006(2):36-40.
  [21]杜宇,乔美华. 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存在的题目及对策[J]. 经济师,2007(5):280-281.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2]王树雄,吴正东.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初探[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2):199-200.
上一篇: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