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2)
2013-09-08 01:05
导读:2.1 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国家应支持相关企业“走出往”。吞并拥有先进技术、核心专利和人才团队的海外企业。通过政
2.1 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国家应支持相关企业“走出往”。吞并拥有先进技术、核心专利和人才团队的海外企业。通过政府对海外投资的政策体系的积极调整,加强政策的协调性,增强政策的灵活性,进步政策的竞争性,达到进一步简化前置性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的目的,让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以免贻误企业的商机。同时,国家要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鉴于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融资难”题目难以短期内根本解决。在我国外汇储备极其充裕的情况下,政府外汇资金可以成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降低企业境外并购风险的有效手段。对企业支持应不限于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支持应一视同仁。特别是上述对于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发展方面具有战略意义的信息安全产业相关企业并购,国家更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另外,还要尽快制定专门保护境外投资的法规。解决企业进行境外投资的后顾之忧,维护企业的海外正当权益。固然我国已与115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但是协定内容更多的考虑保护外商在华投资的权益,没有将保护中国境外直接投资列为重点。
2.2 面对“抄底”***,企业需冷静思考
危机使很多优良资产物超所值,资金似乎已不是并购的最大题目,吞并也只是并购的第一步,但远非最重要的一步,消化和吸收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究竟,企业并购是一项
系统工程,在实施并购过程中,企业要面临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从国际经验来看,有70%的跨国并购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些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铩羽而回。至今仍未摆脱失败的阴影。金融危机下潜伏并购对象价格缩水,企业要避免头脑发热,贪图便宜,冒然出手。尤其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还不明朗,中国的企业更是要善于研判大势,谨慎出海。因此,企业在并购前,应对并购的可行性进行具体完备的严格研究,做好并购的战略规划。谨慎投资。理性选择,全面考察:自身是否真正拥有并购目标企业的实力,并购规模是否适度,目标企业是否符合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自身是否透彻了解了东道国的各项法律政策,是否能够很好地同目标企业进行文化整合,是否具有跨国治理经验的高级人才等。成功的收购决策体现的不仅仅是长远的眼光和果敢的魄力,也包含对收购细节的缜密考虑。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既要大胆,把握并购良机,又要冷静考察,严防风险,切实将危机转化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