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构建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2)
2013-09-25 01:07
导读:几乎所有的旅游院校都集中在同一层面上培养相同类型的人才,不论是职高、中专,还是大专、本科的培养模式,几乎都是技能型的服务人才,只不过大专、本
几乎所有的旅游院校都集中在同一层面上培养相同类型的人才,不论是职高、中专,还是大专、本科的培养模式,几乎都是技能型的服务人才,只不过大专、本科生多了一些囫囵吞枣的理论、治理知识,但这些知识从来没有实践,饭店不可能让这样的人直接进治理层,因此只能让他们从最基层的服务工作干起,以致于旅游院校大专生、本科生频繁跳槽,甚至脱离旅***业,造成旅游教育浪费。其结果是大批旅游企业缺乏中、高级治理人才,而大量旅游高等院校的学生又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这种现状就是由于旅游教育层次定位模糊,没有对旅游人才市场进行细分、没有找准自己办学的市场定位引起的。
3、教材建设滞后,教学脱离实际。
我国旅游教材建设现在还很不理想,这也是致使我国旅游院校的教学质量多年来仍在较低水平上徘徊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来看:
(1)高等旅游教育教材尚没有形成完整而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的学术水平不高
(2)各科教材之间的递进关系不清,逻辑性不强,教材内容存在严重的雷同甚至抄袭的现象,既没有理论方面的发展,又没有充分反映治理实践的创新,致使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3)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使本科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
同时,很多旅游
教育学院往往没有实习基地,或实习基地不完善,教学中仍然普遍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传递和灌输,忽视学生操纵能力的培养。专业的技能课程,讲授多操纵少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另外,面向旅游业这样一个现代性的开放产业,旅游教育不注重引进现代化的教学实验手段,不注重与外界的交流与协作,从而不能达到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进步理论及能力的教学目的。旅游高等教育是一个实践特色鲜明的开放的教育系统,必须置身于旅游实践环境之中。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以科学发展观构建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高等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业培养宏观和微观的中高级治理人才,而且要求的是通才式、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旅游教育不仅要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为适应旅游人才市场对高素质教育旅游人才的需要,旅游院校应积极探索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构建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模式
1、形成“理论 实践”的创新教育模式
旅游教育是基础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同一,应夸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旅游专业的重要地位。很多旅游高等教育中实习、实践学时存在不足,旅游本科实习一般为2—3个月,最多半年。课程设置中,过分注重治理课程,因而忽视了旅游服务实践和治理实践,结果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国外一些著名的旅馆学院,如美国的康奈尔、希尔顿、拉斯维加斯、纽约州立大学等要求该专业学生社会实践为1000小时,除此以外,学院规定的实习为300-500小时,可见其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
实践教学应占到总学时的1/3以上,实践教学不应仅仅挑出几门技能练习和毕业实习作为实践课程,而是要有机地贯串于大多数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建立起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把实践教学的内容加进到课程设计和
毕业设计之中,使实践教学立体化,形成认知实习→模拟实习→节假日导游实习→专业实践→治理实战等全方位学习过程。其次,在传统技能型实验室的基础上构建现代旅游治理实验室,包括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现代旅游治理模拟,饭店治理模拟等,建立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实验模式;再次,在优秀旅游企业挂牌,建立较稳定的实习基地。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依托行业学会,强化专业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两种资源,一个是学校内部资源,另一个则是外部资源,如何利用外部资源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还缺少普遍共叫。笔者以为行业学会精英荟萃,是各方面人力集散活动的中心,通过与行业学会的联系,得到更有力的社会群体支持,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专业实践基地:一是发挥旅游学会在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上风,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导向作用,聘请大量的校外兼职教授,指导学生在校外的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活动;二是利用旅游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发科技项目,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进步实践教学水平;三是积极参与旅游学会组织的各项专业技术活动,接受学会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评估,缩短学校教育与旅***业发展的实际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