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旅游促进社会***的哲学思考(1)(4)

2013-10-03 01:09
导读:4.协调***的旅游竞合关系。旅游的竞合关系包括旅游企业与企业之间、旅游六要素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旅游要求构成旅

  4.协调***的旅游竞合关系。旅游的竞合关系包括旅游企业与企业之间、旅游六要素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旅游要求构成旅游的各种要素、从事旅游的各个市场主体、每个地区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这一竞合关系应是一种协调***的关系。由于任何不协调、不***的竞争,将会致使旅游地形象的损害和游客的流失。如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之际,渝鄂两省市的三峡旅游之争极大的损害了三峡旅游的整体形象,导致2003年、2004年的三峡旅游业遭遇“冷流”。企业与企业、要素与要素、地区与地区之间要在“人本导向观”的理念下进行优化组合,上风互补,增强旅游地的整体竞争力,联合做大旅游市场“蛋糕”。
  (二)树立新的“旅游权利”观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货币和时间也就越多,旅游业就越兴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休闲也就越来越渴看,对旅游的需求也就越大,旅游也就被视为人类追责备面发展的一种权利。当前,我国人均GDP正在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国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总体上得到满足,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方向发展,休闲旅游消费将逐渐进进国民的生活领域,“休闲权”、“旅游权”如同“劳动权”、“生存权”一样,是人类实现全面发展应享受的权利。为此,要大力倡导“旅游权利”观,要在立法上明确旅游是人们生活的权利,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出台相关的旅游法规,用法律来保障旅游者的权利;旅游学术应多从哲学的层次和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往思考和研究旅游的“元”题目(如旅游的本质、价值观、人文关怀等),多关注旅游的价值、意义和人自身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服务于产值的增长和经营利润的增加;城乡建设要创造优美、***的旅居环境,营造热情好客的旅游氛围,进步旅游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旅游者的全面发展;要重视发挥旅游的审美、教育、交流、休闲功能,调节旅游者内心的矛盾,让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得“欢畅”的感觉,达到内心的***。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积极推进“大旅游”的协调发展
  坚持“大旅游”的思路,将旅游与相关产业整合起来,发展农业旅游、产业旅游、贸易旅游、交通旅游、教育旅游等,促进旅游业六要素的调整和升级换代;重视旅游的环保功能,开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山水观光旅游、科考旅游、责任旅游,促进人与自然的***;发挥旅游分配功能的正向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旅游、边境旅游、红色旅游、社区旅游,使旅游流从城市流向乡村、从发达地区流向落后地区,实现财富在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再分配和再生产,促进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发展,达到区域间的平衡,社会的***。
  值得说明的是,关于旅游促进社会***以及***旅游的研究,在目前尚属比较新的课题,如何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社会***的重要动力作用,仍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探索和深进的理论研究,希看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统纤主编.旅游景区开发与治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曹诗图,阚如良,刘晗.对科学的旅游发展观的哲学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5(6)
  3.John Swarbrooke.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Visitor Attractions, Second Edition [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胡爱娟.刍议旅游的***之美[J].贸易经济与治理,2003(8)
  5.谢彦君.论旅游的现代化与原始化[J].旅游学刊,1990(5)
  6.曹诗图,阚如良,曾文贵.旅游文化与审美[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曹诗图,刘晗,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N].中国旅游报,2004-6-9(7)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上一篇: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层次(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