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业团体化经营路径选择与实践探索(1)
2014-02-18 01:08
导读:旅游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旅行社业团体化经营路径选择与实践探索(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内容摘要:团体化是旅
内容摘要:团体化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当前我国旅行社业团体化经营的道路选择及多种实践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大型旅行社应选择市场化取向的团体化发展模式的结论。 关键词:旅行社业 团体化 横向一体化 模式
至2004年,我国进境过夜旅游人数4176万人次、创汇257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七位;国内旅游人数达11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2885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三大市场快速发展,使我国从旅游客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作为旅游大国,必须有与旅游大国地位相匹配的旅游团体;而要成为旅游强国,必须具备与旅游强国相适应的具有核心竞争力、以国际旅游市场为舞台的旅游团体。“建设旅游强国,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要求作为旅游产业龙头行业的旅行社克服“散、小、弱、差”状况,以“团体”的组织形式来适应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实现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实现旅***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就旅行社团体化经营必要性、团体化的道路选择与实践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与探讨。
我国旅行社业团体化经营的必要性
旅行社团体属于旅游企业团体的范畴,它以旅行社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有众多的企事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而旅行社的团体化就是指单体旅行社组建旅行社团体,进行团体化经营的动态过程。旅游社团体化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由规模与范围而来的效率上风,二是由交易本钱和信息本钱的节约而来的本钱上风。其中效率上风主要包括物质生产要素的投进--产出规模上风、人力资本形成与使用过程中规模上风、销售方面的规模上风以及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范围经济上风。本钱上风则主要体现在旅游企业与相关厂商之间的合作效率、旅游企业与国际旅游者之间的交易效率上风以及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社会文化交往方面的交易效率上风三个方面。我国旅行社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迫切要求旅行社行业通过团体化来理清行业秩序,实现规模经济和行业内分工体系的纵向转换,提升行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大学排名
从行业内部看,一是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恶性价格竞争使各环节的利润普遍流失,2001年全行业利润总额仅12.28亿元,旅行社均匀的营业利润仅为2.08%。2002年全国旅行社利润总额11.93亿元,同比减少7.16%,旅游业务利润11.51亿元,同比减少6.27%;2003年受“非典”影响,各类旅行社实现旅游收进652.79亿元,比上年降低8.1%,全行业亏损;2004年度全国旅行社净利润总额3.02亿元,净利率为0.3%。二是行业整体及单体市场份额低,全行业及上风企业均未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短期内难以达到抗衡国外大旅行社。据2004年14927家旅行社(国际社1460家、国内社13467家)填报的有效数据统计,全国旅行社营业收进1017.82亿元,仅是美国运通旅游公司同期营业收进的1/2,我国最大旅行社一年的营业收进不及运通公司的百分之一;三是我国现有旅行社尽大多数处于转轨阶段,经营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从行业外部看,一是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缩短或减少了旅游资源与消费者之间的供给链,旅行社依靠地理资源信息、文化传统知识和专业化集中服务所形成的供给和中介能力受到挑战,专业信息局部垄断和旅游集中采购及供给服务的中介上风将被弱化;二是根据中国加进WTO所作的承诺,答应外国旅游经营商在中国境内设立独资旅行社,开展除出境旅游以外所有旅行社业务。事实上这一开放市场的承诺早在2003年就已部分实现。旅行社市场的全面开放意味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的格式形成,国外大型旅游批发商将对国内处于中下游环节的旅游服务分销商和供给商形成巨大威胁,同时也会对中国客源市场形成强有力地争夺;三是根据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总体安排,大量非国有经济成分将进进旅游服务业,势必加剧整个行业本已严酷的竞争形势。低水平重复竞争的状况如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将导致整个行业发展的萎缩和面对竞争对手一盘散沙的局面。因此团体化是中国旅行社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