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旅游:延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2)
2014-03-15 01:12
导读:2. 园艺 农业旅游模式。农业旅游向高产新奇的观赏性农业发展,具有食用、观光、美化环境的特殊功能,着力开发高科技园区,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品
2.
园艺农业旅游模式。农业旅游向高产新奇的观赏性农业发展,具有食用、观光、美化环境的特殊功能,着力开发高科技园区,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品种,同时配套发展相应的旅游设施,兼顾观赏农业景观、度假休闲活动,开发以高科技参观学习为主的旅游项目。
3.体验参与农业旅游模式。增长农知、科学考察农业场所,发展体验参与型都市农业旅游。在游览红色旅游的同时增添一些田园乐趣,调节延安乏味的人文旅游气氛。
4.休闲度假农业旅游模式。延安应结合自身上风开发休闲度假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窑洞群,借助陕北特殊黄土文化,进行剪纸、腰鼓、编织等农家活动来吸引观光旅游者;将生产项目较为单一的农业生产基地,结合旅游观光活动形成度假区。
5.农家乐旅游模式。农家乐属于体验型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较快,以各地民俗文化、种植
养殖场地为依托,农作物生产多考虑观赏性和可参与性,同时庄内配备娱乐设施及乡村小饭馆等。 三、延安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策略
1.公道设计延安都市农业旅游的空间格式
(1)内圈层农业商贸休闲区。本文内圈层指距延安市区半径100KM以内的区域,这里串联着最具特色的旅游地,并使热门和冷温点交错分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外圈层观光度假区。本文外圈层指辐射层——黄陵县、黄龙县、吴旗县,距延安市区半径100KM以外200KM以内离延安市区较远的区域。
(3)城郊田园休闲体验区。主要指市区郊区田园,如南泥湾、万花山等,适合进行休闲体验、观光娱乐的区域。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1)倡导绿色生态旅游,变革旅游观念。(2)城市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推进。
3.树立品牌意识,突生产品特色。特色和品牌是旅游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要在充分挖掘本区域独特的有形、无形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基础上,通过深化、活化等一系列的创意策划活动,打造成受市场欢迎的特色品牌产品。
4.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对各县区旅游业整体规划、统筹开发、联合营销,进行县区间整合,形成规模效应,形成线路景观的优化布局,推行和打造各县区之间的无障碍旅游和无缝隙服务,打造产业链条或在原有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效益。
5.树立城市形象,挖掘特色都市农业文化
在保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推进现代都市农业文化的发展,留意避免出现唯“农”而“农”及项目内容趋同,重点突出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6.体现创新,实现生态农业旅游与红色旅游并重发展
首先,生态农业旅游开发要促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其次,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化道路,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生态农业旅游资源来保护和培育红色旅游资源,改善红色旅游环境,保护红色旅游产业,同时为都市农业旅游特色产品开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