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洋县生态旅游开发研究(2)
2014-08-04 01:55
导读:陕西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洋县是陕西省44个旅游发展重点县之一,是汉中实施“146”旅游工程重点发展区域。洋县也将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陕西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洋县是陕西省44个旅游发展重点县之一,是汉中实施“146”旅游工程重点发展区域。洋县也将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陕西省省“十一五”旅游发展总体思路中提出建设“长青生态旅游区”,华阳旅游区和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遗址也被列为省政府“十一五”十大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洋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的性质中提出“洋县旅游区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自然生态型旅游区,主要功能是开发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和山地游乐等旅游产品,让人们接近自然,融入自然”。洋县的生态旅游应当抓住这一系列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以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
2 洋县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规划、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洋县目前已经形成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长青华阳景区总体规划、华阳古镇、长青生态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华阳古镇修建性详细规划、朱鹮梨园——牛头山景区总体规划等单体景点的旅游规划,但是景区的市场开发、营销策划等具体的专项规划、线路景点详细建设及配套设施规划、景区安全保障规划至今缺乏。
配套政策措施方面,洋县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在《洋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中有所涉及,但缺乏对投资景区建设的优惠政策、缺乏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景区环境保护等政策措施。 2.2 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薄弱
随着洋华公路、西汉高速公路和华太公路的全线开通,洋县与周边地区的旅游交通将更加便捷,但是县内旅游道路等级普遍偏低,大部分根本不具备旅游道路的功能,道路指示系统也不完善,远未达到旅游交通“舒适、快速、通畅”的要求。旅游接待配套能力低下,全县2000多张床位中用于旅游接待的不足1000张,部分小旅馆、小饭店档次低,服务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不高,卫生条件差。现有的娱乐项目内容单调、设施简陋、场所分散、规模档次不高,缺乏大型的娱乐设施,同时电力、通讯、医疗救护等设施也有不足,无法满足游客高层次、全面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3 缺乏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
对旅游区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市场意识和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虽然洋县的朱鹮和蔡伦两张资源名片在国外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是缺乏大尺度的景区内涵和大手笔的包装,旅游对外形象不鲜明,宣传口号一直处于探索中,没有形成品牌。这些严重阻碍了游客人数的增长。
2.4 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既懂
生态学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洋县目前有景区导游讲解人员40多名,都缺乏旅游学、生态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背景,难以把秦岭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秦岭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自然知识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3 洋县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洋县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发展生态旅游,应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方针,在保护中适度、合理地开发,协调好生态旅游相关利益者:政府、开发商、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各方面的利益,寻求生态旅游和谐发展。
3.1 坚持政府主导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发挥政府在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定位、政策引导、环境营造、机制创新、依法监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生态旅游发展的管理体系和法制体系,建立和完善生态旅游发展的组织结构和法规,形成综合决策与协调管理的机制,在目前的开发管理过程中,文化、民族、
林业、旅游、科技等部门各管一摊,一直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应把这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护的前提下,把生态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建立政府监管的监督机制、政府政绩的综合评价体系,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为政府政绩的
评价指标之一,避免政府的短期行为,借生态旅游的名义而破坏环境,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