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基本属性研究(2)
2015-02-15 01:53
导读:设:B代表原基材,B的同质集合为: B={b1,b2,b3,... ,}bn(1) 式中,b1,b2,b3,... ,bn为原基材的物质材料(产品)因素,且有b1=b2= b3=...=bn,即b1,b2,
设:B代表原基材,B的同质集合为:
B={b1,b2,b3,... ,}bn(1)
式中,b1,b2,b3,... ,bn为原基材的物质材料(产品)因素,且有b1=b2= b3=...=bn,即b1,b2,b3,... ,bn完全同质。(1)式为原基材的
数学表达式。
从相互联系中能更进一步理解B,又设M代表非原基材,C代表终极消费品,M和C的集合分别为:
M={m1,m2,m3,...},mn
C={c1,c2,c3,...},cn
式中,M所代表的非原基材就是用于生产原基材的物质材料因素,但不包括满足有效需求的终极消费品,m1,m2,m3,...,mn为若干不同形态的物质材料因素;C表示由原基材形成的终极消费品,c1,c2,c3,...,cn为若干不同形态的终极消费品。B、M、C的关系有公式:
{m1,m2,m3,...},mn={b1,b2 ,b3,...},bn={c1,c2,c3,...,cn}
即:M=B=C(2)
(2)式表达了两个方面的原理:
原理一,所有非原基材M 可以向微观层面转化或备制(记为M-B)为同质的原基材B,原基材B又按有效需求重组或构造(记为B-C)所有终极消费品C。以符号M-B代表转化或备制,B-C代表重组或构造,这一原理又如图1所示。
原理二,若设B的基本单位为Xo,即b1=b2 =b3=...=bn=Xo,则重组(B-C)某一数目的一种或若干种C的基本单位总量和M 的基本单位总量与B的基本单位总量相等,(2)式又可表示成:
MXom=NXo=CXoc (3)
(3)式中,MXom代表M 的基本单位总量,NXo代表B的基本单位总量,CXoc代表终极消费品C的基本单位总量。(3)式可视为价值形式,也是一种价值观。
原基材这一范畴是理解原基生产,进而科学解答网络经济关键点。它的提出有着革命性意义,从自然和社会看,自然资源的匮乏和自然环境的恶化,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已为人类社会提出了很多严重的课题,迫切需要从传统生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原基材范畴提供了必然的方向和思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原基材范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内在要求的具体体现;理论意义上的原基材范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基本慨念,它与现实存在较大的时空间隔,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极值。原基材范畴的重大意义在于指出了一条清楚路径, 使我们能透视现实,进而把握未来。必须夸大的是,原基材的提出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物质内部共性就是原基材,换言之,假如物质内部存在共性,那么这个共性我们就称之为原基材。只是我们对这个共性即原基材,还处于逐步熟悉的过程中。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原基材为劳动对象,将根本改变社会生产的样式。从生产力角度看,劳动对象的变化对劳动力提出了全新要求,原基材消除物质资源稀缺性,物力资本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人力资本的决定意义突显出来;劳动对象的变化比劳动资料的变化更具有决定意义,原基材之前,不论劳动资料怎样变化,人们始终依靠于现成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而原基材之后,依靠性已不存在,劳动资料的内容和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革,高科技、信息、金融、网络、知识等成为基本的生产工具,并获得空前的拓展空间。随之,原有的基于物力资源的治理必然转变为基于人力资源、技术、信息和满足需求的治理。新的劳动对象,使劳动力、劳动资料、治理均产生质的变化,终极导致生产力的奔腾。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劳动对象的变化进而生产力的奔腾使直接生产关系彻底改观,经济结构会发生巨大改变,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以及供给和需求将实现高度的同一和均衡。 通过上面的分析,进一步定义原基生产就是:主要以人力资本为主体的劳动者,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金融、高新制造技术和设备等劳动手段,直接按消费者的需求,备制原基材,从而构造终极消费品的活动。原基生产包含四层含义:生产的第一要素是具有相应科学技术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合格劳动者,主要是人力资本;最主要的生产工具一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技术和设备;二是金融,即金融机制、金融技术、金融工具和专用设备;三是高新制造技术和设备,主要是网络数字终端制造技术和设备等。从生产力发展标志这一视野,把新的经济形态称为网络经济,应当说是恰当的。原基材的备制(M-B),就是按终极消费品的有效需求量的原基材需求量,把具有最低使用价值和最小社会(含企业)本钱的物质材料还原为一般通用性的物质材料。终极消费品的构造(B-C),就是按终极消费者的特殊的、个性化的、有效的需求,直接重组原基材成为终极消费品。